Page 52 - 《党政研究》2025年第2期
P. 52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时期的独特党建实践,如入党宣誓制度、隐蔽战线与地下工作、特
             别的党建训练等,为党的忠诚度和纪律性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说入党宣誓制度使党
             员在入党之初便明确了政治忠诚,隐蔽战线和交通线为党在敌占区的活动提供了安全保
             障,那么严格的党建训练则进一步强化了党员的思想和纪律。

                 五、共产国际的影响:从国际支持到中国化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和发展的早期,共产国际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革命活动需要经济支撑,尤其是
             在地下斗争和武装斗争中。共产国际的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活动和武装斗争,也用于出版革
             命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等。没有这些资金,中国共产党在初创阶段的许多活动都难
             以开展。国产国际的援助为党的运作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保障,使得党能够在初创时期维
             持其组织运作和活力。
                  共产国际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也在党建理论和组织原则方面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指
             导。通过派遣代表 (如马林、维金斯基)与中共领导人交流,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传
             授列宁主义的党建思想,包括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先锋队理论等。这些理论成为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党的纪律建设、组织模式上,中国共产党
             从共产国际的指导中汲取了大量经验。
                  在党的早期发展中,共产国际在许多重大政策的制定方面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例如,
             共产国际主张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以实现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并提出了 “党内合
             作、党外合作”等合作模式。 在 1924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国际对中共提供了大
                                            〔 16〕
             量指导,以便在统一战线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共产国际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国共产
             党在关键时刻得以借助国民党的资源,从而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布尔什维克化是共产国际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一种党建模式,主要强调党组织的高度
             纪律性和斗争性。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逐步在党内推广布尔什维克化,推动
             党组织的制度化和纪律化。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党组织中,布尔什维克化的推广使得党员更
             加理解列宁主义政党的党性和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地方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通过共产国际的影响,大量俄文的政治术语被直接翻译并引入中国革命词汇中,如
             “布尔什维克化”“革命统一战线”等。这些术语为党内提供了统一的思想框架,帮助党
             员们理解国际革命的意义和方式。特别是在地方组织中,这些术语的传播有助于革命思想
             和策略能够深入到基层党员之中。通过共产国际的思想指导,使得地方党组织逐渐在布尔
             什维克化进程中学习党中央的组织纪律和管理方式,逐渐实现了从松散性到规范化的转
             变。在农村和工人阶级中,布尔什维克化的用语和宣传方式使得革命思想也逐步深入到地
             方基层。地方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班、读书会,帮助普通党员和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
             和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话语的传播为中共的思想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党的组织架构上,还促进了党内的国际主义情怀。
             地方党组织通过共产国际的影响逐渐认识到自身斗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增强了
             革命信仰。特别是在地方党员中,共产国际的思想传播让他们明白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的重要一环,从而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信心、参与感和使命感。
                  在这一过程,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早是在西方工业社会背
             景下产生的,而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民为主体,工人阶级比例较小。因此,如何将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成为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
             国共产党逐步开始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民族化,以适应中国的革命需求。
                  0 ·  ·
                 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