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4年么6期
P. 40
型和制定算法时,已将既有的行政行为进行多模态分析,聚合决策的各项因素,形成可重
复应用的公式化归纳与总结。从技术层面看,自动化行政决策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明显提
升行政办事效率,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批量化处理,从一定意义上契合行政程序简化的本
质。同时,此种程式化处理较大程度上规范行政官员的 “恣意裁量”,增强政府的人民信
赖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稳定性与协同性。
三、数字政府简化行政程序可能引发的价值颉颃
“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和能源方面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适当的工
作”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而行政程序的简化正是行政属性与技术范式契合的范
〔 12〕
例。尽管数字政府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行政趋向与技术范式的结合,顺应现代社会的数字化
变革趋势,然却从传统治理、行政权力、公民权利及效率公正方面生成潜在危机或相当的
价值颉颃。
(一)挑战传统二元治理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无序利维坦使人处于随时被剥夺法益的风险 ,
〔 13〕
需要有调停者或维持秩序者保护其包括生命权在内的最大法益。政府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而
建构的,政府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主动让渡的权利 。权力的行使毋宁说是其自由扩
〔 14〕
张,不如说是受人民的委托,这意味着权力的运行实际是按照人民的意思表示。设立政府
是为了对社会秩序的集约化维护,以共同认可的强制实施或控制方式,守护绝大部分人民
的根本法益,以此实现社会治理。既往的政府治理是两元制治理,即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
人的二元关系,基于此设定相关的程序联通二者,如事先告知程序、沟通程序和答复说明
与解释程序等程序形成链接。政府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及社会稳定,最大
程度上保证担负治理职责的国家机器平稳运行。允许其存在一定的容错率,是为了发现相
对真相,接近正义,唯有如此,才会有国家机器的不断改进,社会处于不断平稳发展的良
好态势,形成 “逢错改之”的治理模式。行政程序具有风险控制作用,用于分散因错误
引发的质变风险,压低错误产生的高昂代价,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容错率。
数字政府的特征之一是引入算法技术,代表高效的算法技术在功利主义看来 “高效正
确”,此种 “高效正确”因高度迎合行政的趋向在一定程度上被直接认定为 “正确”。可
见,算法对治理的介入或许打破了传统 “边发现边修复”的二元治理,陷入技术崇拜的
唯一 “正确”治理。究其根本,算法的预设目标与政府治理目标大相径庭,算法是追求
绝对真相与实现无质疑的正义,程式化、客观化及排除个人情感因素是算法追逐的方向,
这会导致国家治理的过度客观化、标准化,容错率将被直接定为讹误或错误,缺乏必要的
容错率,较难实现与公民的联通。在此视域下,国家机器的订正将无法实现且无意义,难
以维系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公民的良性促动。治理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是现实超
前性与规范滞后性相衡平的过程,既有的算法是根据以往行政数据为依据制定的,治理方
向也是以行政数据为导向的,陈旧行政数据生成的治理路径,较难把控当前的社会态势。
显然,行政程序的简化或许放大了算法对传统治理的挑战范围,增强算法的撼动能
力。数字政府对行政程序的简化是基于技术的高效性与覆盖性,高效可以形成对程序的穿
透力,将简化程序成为拥护技术推进的正当理由,即存在对 “应简化程序”与 “不应简
化程序”的无差别覆盖。
(二)扩张算法行政权力
如前文所述,行政程序是以效能为导向建构的,但其核心仍是控制权力。“程序理性
是公认的按照实质标准作出决定的最可靠方法。” 行政程序表现在其与行政实体活动的
〔 15〕
9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