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党政研究》2024年么6期
P. 34
体系。如何从本质上把握政务算法运行过程中现实性行政行为与抽象性数据处理过程之间
的关系,不仅关系到 “算法行政”运行规律的探寻,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对政务算法
运行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从现实社会发展角度看,政务数据规模指数级增长催生着算法体
系的不断建构与完善,而算法对数据的处理又不断影响着现实社会。因此,在信息化时代
背景下,政务算法监督机制建设的挑战在于能否通过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有效应对监督
活动的复杂性、有效规制和应对算法结构体系不断变化的需要,从而以监督体系的构建与
运行机制的完善来适应和调整信息化环境下算法行政范式体系的转型与变革。而对于行政
管理理论研究者而言,“需要将社会科学和数据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利用数字
时代带来的机会” ,这也将成为学界未来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和电子政务理论研究的重要
〔 25〕
领域。
五、结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 “数字中国”建设,作为以数字中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
代化实现的重要环节,政府治理的 “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在数字政府时代,公共行
政与算法技术融合所产生的 “算法行政”治理模式,其运行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在政府决
策和行政活动中引入 “政务算法”工具,基于数字化技术手段 “赋能”行政管理模式与
治理方式改革,进而达到提高治理技术水平,提升治理活动高效性、精准性和科学性的目
标。特别是 “政务算法”运行机制为数字政府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不仅涉及社会信
息化背景下政府治理基础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同时也关系到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环
境下政府运行模式从 “数字化”转向 “算法化”的目标实现。但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
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对 “算法行政”运行模式还是 “政务算法”
技术体系来说,对其本身的规制与监督问题还处于理论探索与制度建构的起步阶段,存在
诸多亟待解决的基础性与关键性问题。具体而言,从微观角度看相关监督体系建设在一些
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 “备案模式”及 “算法审计”等模式的提出,以及相关监督
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强算法监督运行机制确实提出了可行性路径。但从宏观视角看,作为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中的重要体现,政务算法监督制度的研究与制
度探索还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如何把传统政治监督理论与现代信
息技术工具更加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建构和完善基于对算法权力属性、运行过程
及价值目标为对象的全过程、全领域和全方位的监督制度体系,对于探索在新一代人工智
能背景下算法行政监督体系发展的 “智能化”转向等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
践价值。
与此同时,从更加宏观的视角上分析,“政务算法”运行机制的原理探讨与监督体系
建构虽然只是当前 “数字政府”建设与 “治理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相关
问题的探索将进一步拓展数字空间场域下传统政治学研究的视角。以此为契机,相关成果
也将为当前计算政治学学科的范式建构与研究方法创新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为推动 “数字
中国”战略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 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N〕 . 人民日报,2024 - 07 -
22.
〔 3〕阙天舒,吕俊延. 智能时代下技术革新与政府治理的范式变革———计算式治理的效度与限度 〔 J〕 .
中国行政管理,2021,( 2) .
3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