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93

都与村民的具体利益关系紧密。这说明,经济事务在现阶段依然是村民比较关注的事务。
             但纽带并不局限于利益的关联,在一定的情境下,村庄的认同感、荣誉感、传统习俗、焦
             点事件、公共活动、村庄能人等元素也能够成为村民的联结纽带。因此,在现阶段,能够
             充当纽带的元素是多元、变动的,因时、因事、因地而异,这与集体化时期制度化的事项
             充当固定的纽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一定形式的村民参与
                  自治是现代村治的规范性要求,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庄事务与
             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实践的逻辑上,还是在权利的逻辑上,以及在道德的逻
             辑上,现阶段村治都需要村民的参与。如果村民被排斥在治理过程之外,这样的村治也不
             能称作村民自治。
                  DH 村采用的参与方式是 “商治”。商治是协商原则在基层治理中的运用所形成的一
             种本土化参与方式,通俗地说即是请村民参与进来,一起商量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商
             治也是一种治理模式。商治是特别适用于村治场景的一种参与方式和治理模式,是村民自
             治的重要实现途径。在三治融合的村治体系中,自治、法治与德治虽然各有侧重 ,但
                                                                                                    〔 22〕
             在村治的实际运行上,自治却居于中心位置。这是因为,法治强调的是依法而治,只规定
             村治的法律边界,并不提供具体的决策意见和行动方案。德治是行动的道德规范,与法治
             类似,只提供行动的道德边界,也不提供具体的行动意见和行动方案。自治与村治的行动
             直接相关,不仅是自我管理的直接体现,而且也贯穿于决策和执行过程始终,是村治行动
             的方式。因此,在村治的实际运行上,相较于法治和德治,自治才是村治实践最为核心的
             部分。而商治作为自治的实现方式,就被镶嵌在三治融合的体系中,并且占据重要的位
             置,可以视作自治在行动上的自然延伸。因此,在谈论现代村治的体系时,要进一步把村
             治落实在商治之上。
                  习近平同志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村庄
                                                                                                    〔 23〕
             事务是村民的事务,更应当在村治中推行商治,把它视为现代村治的重要实现方式。党中
             央还提出,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的特有形式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以及重要的党的领导
             方式,所以,商治不仅是和村治场景高度契合的一种参与方式和治理模式,也是党中央自
             上而下推行的一种参与方式和治理模式。因此,我们不应只把商治视为现实中的参与方式
             和治理模式,还要把它视为群众路线的体现以及群众路线在现阶段的最新发展。商治让群
             众真实地参与进来,真正把群众路线变成了群众的群众路线。同时,也要把商治视作党的
             新领导方式,创造条件让群众协商也是党的领导的体现,通过这样的领导方式创新实现基
             层治理方式的创新。
                  在实践中,商治有利于村庄的 “凝心聚力”,既赋予了村民参与的价值感和效能感,
             也产生了村庄的凝聚力,有利于村庄的和谐与稳定,提高村民的美好生活感受,巩固党与
             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执政基础。所以,在村治的日常运行中,商治是既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
             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又符合基层实践场景要求,易于村民接受和操作的一种治理模
             式。DH 村采取了商治的方式,在自治观念的指引下,让村民有序、有质地参与进来,找
             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成功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了村庄的共享治理与共享发展。
                  (三)纽带与参与的关系以及不同的村治类型
                  纽带与参与是现阶段村治建立于上的两个重要基础,但二者的地位并不相同,纽带居
             于更为基础的地位。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纽带把村民联结起来,村民自治也就失去
             了应有之意。而在实践上,村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纽带造成的。因此,把村民联
             结起来的纽带是更具基础性地位的先决性条件,参与作用的发挥需要以纽带的联结为前
                                                                                                       1 ·  ·
                                                                                                      9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