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5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同重要论述的思想脉络呈现 “ 1 + 7 + 27”的样态 (如图 3 所
示)。“ 1”即一个内核,以认同为中心;“ 7”即七维意涵,涉及何为认同、认同来源、认
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性质、认同路径和认同功能;“ 27”即二十七个具体面向,是七
维意涵的具体化。认同内涵包括赞成的态度、心理归属和承认、行为上拥护和情感热爱四
个层面;认同来源于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主体包括中华儿女、港澳台同胞、中国政府和
人民、外国政府和人民以及特殊人群;认同客体包括科学理论、价值理念、中华民族、政
策举措、国家和中国共产党;认同性质涉及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
增强认同的方法有礼仪制度、纪念庆典和符号形象;认同功能包括对话交往、坚定意志和
现实政绩。
总而言之,在全面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惊涛骇
浪,需要我们凝聚更大的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认同问题有系统性思考,是伟大的认同
问题专家,几乎涉及认同的所有维度和层面,内容全面深刻,观点科学明确,符合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国内外认同力量的全方位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认同的论述为指导,可以增强国内外各方人群、组织和国家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广泛认同,有利于我们坚定 “四个自
信”;既重视自我认同,也争取他者认同,既追求认同内政也强调认同外交,最终形成认
同合力并汇聚认同力量,为治国理政创造良好的内外软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复兴贡献认同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 1〕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 2〕〔英〕凯西·卡麦兹.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 〔 M〕 . 边国英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
社,2009:59.
〔 3〕常轶军. 政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 〔 J〕 . 探索,2018,( 6) .
〔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 〔 M〕 .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05 - 409.
〔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 〔 M〕 .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37.
〔 6〕常轶军. 现代化与政治认同 〔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49.
〔 7〕张爱军,秦小琪. 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特性、失范与改进 〔 J〕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0,
( 5) .
〔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9〕〔加〕查尔斯·泰勒. 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 〔 M〕 . 韩震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40.
〔 10〕常轶军. 政治认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与魂 〔 N〕 . 光明日报,2018 - 02 - 08.
〔 11〕常轶军. 国家安全的政治认同之维 〔 J〕 . 学习与探索,2019,( 12) .
〔 12〕斯大林全集:第 1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6.
〔 13〕王海洲. 政治仪式: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 〔 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3.
〔 14〕龚浩群. 民族国家的历史时间———简析当代泰国的节日体系 〔 J〕 . 开放时代,2005,( 3) .
〔 15〕曾楠. 通过纪念庆典活动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 N〕 . 人民日报,2018 - 06 - 29.
〔 16〕〔德〕恩斯特·卡西尔. 符号形式的哲学 〔 M〕 . 赵海萍译.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31.
〔 17〕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 J〕 . 求是,2019,( 20) .
【责任编辑:朱凤霞】
2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