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53
其三,节日符号。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传统的四大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与节日直接相关的一些物品也成为文化符号,比如饺子、粽子、春联、月饼、中
国结等,每个文化符号都讲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愿望,代表亲
情、团圆、丰收、美满、幸福等寓意,是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基因,有利于我们对于中华
民族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通过节日宣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和文化认同,最终实现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其四,人物符号。政治人物是一个时代政治
的缩影,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比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象征
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为了反抗殖民者的统治,不屈不挠的斗争,象征着牺牲自
我、克己奉公的政治品格,象征着开拓进取、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除了领袖人物,普通
人民群众也是政治人物象征符号,比如雷锋、邱少云、黄继光等都是象征符号,象征中国
人民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此
外,汉语语言文字符号、大熊猫、龙等动物形象等都有利于增加认同。
(七)认同的功能:对话交往、坚定意志、现实政绩
认同作为一种态度、心理和行为倾向,是重要的力量源泉,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并
产生现实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认同的功能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对话交往
( R1)。作为不同主体间的互动行为,对话交往须有共同前提。符号互动论认为,人们之
间的互动是以共享的符号和意义为前提的。而共享则是认同的 “同”的表征。无论身份
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政治认同都有利于对话交往。“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
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 X16)。就台湾问题而言,“一个中国”认同是两岸对话交往的根
本前提。其二,坚定意志 ( R2)。自我认同是认同的重要面向,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
面貌,自我认同意味着清晰认知我 (们)是谁,从何处而来,走向何方,实质是一种自
信和方向感,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有利于坚定意志,克服艰难险阻。“海内外全
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更加坚强”
( X21)。其三,政绩 ( R3)。认同作为赞同性态度、心理承认和热爱的情感,直接表现为
行为上拥护和支持,有利于产生合作行为和更强合力,减少阻力和掣肘,降低交易成本,
产生更大的现实效能和政绩。“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
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 X42)。而政绩反过来强化认同,形成正反馈。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同论述的思想脉络
图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同的思想脉络图
1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