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12

( historical burden)的、新的国族 ( state nation)中的份子。
                  从特定的角度讲,现代民族国家具有内部难以化解的基本张力,那就是民族意识和主
             权国家是一个冲突的结构。这是现代国家无以彻底化解、只能有效缓解的难题。因为将之
             化解掉了,就不成其为民族国家了,一是可能会成就一种帝国形态。比如美国今日可称的
             新帝国主义,就以一种超出所有民族范围的帝国视野,整合了族际关系,夯实了国家。二
             是可能通过文化濡化,让族际关系的政治性质降低,文化性质升级并主导族际关系的调
             整,这样可能生成的是一种文化国家形态。总而言之,如果要维护 1648 年 《威斯特伐利
             亚和约》确定下来的民族国家形态,就必须直面民族与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个意义上
             讲,中国所面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建构的内在张力,是一个现代普遍现象。在这中间,对
             族际关系的紧张进行必要的政治缓解与文化缓解,是有利于国家的整合话语建构的。
                  但无论是从政治维度还是文化维度去缓解族际张力,以维持民族国家的健康肌体,都
             需要对三重显见的错位保持警惕。第一,在国家范围内以集体思维来安顿个人理想。在现
             代国家建构的理论源头上,霍布斯就在方法上自觉地排拒以个体或群体的人的具体单位来
             考虑国家主体的思路,“要统治整个国家的人必须从自己内心进行了解而不是去了解这个
             或那个个别的人,而是要了解全人类” 。这不应被理解为无视个体差异和群体区别而将
                                                      〔 2〕
             全人类同质化,而应被理解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应差别化对待的方法理念。对民族国
             家来讲,在对待民族的时候,将之限定在社会文化领域,并凸显民族内部每一个体的不可
             消解价值;在思索国家的时候,也凸显公民个人权利,而不应突出群体特殊权益。唯有如
             此,对个体与集体的国家妥善安顿方才可能。
                  第二,以民族意识的调动来处置国家建构的问题。在民族国家建构中,民族主义是一柄
             双刃剑:一方面国家权力方面需要激活民族,尤其是国族意识,才足以塑造公众的国族 -国
             家认同;另一方面,社会公众的民族情绪一旦被激发起来,很有可能变成失控的社会风潮,
             因此必须将之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与程度上。与此同时,在国家制度的设计上,因为从
             基本法到部门法的制定与实施,都是相当复杂精细的现代治国事务,处理好相关事务的难
             度,远远超过调动民族情绪。因此,国家权力方面很容易走到一个以民族情绪的激发以直接
             解决国家制度建构的方向上去。这样,民族主体与政治主体就成为一个混生的主体,民族问
             题与政治问题也就只好混合起来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因为对国家建构要素的细致区
             分引发更多的矛盾;缺陷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可能什么问题都没有处理好。
                  第三,用浪漫主义的幻想对付现实主义的治理。在民族国家建构中,人们很容易以浪
             漫主义的理念来应对国家建构的压力。由于民族国家是按照法律轨道来解决国家建构的政
             法机制,这对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来说,挑战大为不同。在前者,它是基于现实中诸政治
             力量的博弈,而逐渐达成国家建构的,因此它不会遭遇太过强大的完美主义、浪漫主义压
             力,能够让人们相对从容地搭建民族国家的框架,进而进行国家的建设。在后者,政治的
             一切举措都是压力之下的策略化操作,因此民族国家的建构生成的大多是急中生智式的、
             非规范的机制,这给人们以巨大的建国压力,因此很容易将人们推向一个一步登天的完美
             想象境地,浪漫主义的国家理念由此主导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在这中间,民族国家建构
             所依赖的学术资源,也会出现重大的差异:现实主义的国家建构与治理,主要依托的是社
             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等;而浪漫主义的国家建构及治理模式,仰仗
             的则是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与文化。但浪漫主义主导下的民族国家建构,几乎都让国家
             建构经受了很大的起伏与波折。
                                              〔 3〕
                  从民族国家的寄载主体角度讲,以个体主义来安顿一个群体主义的民族实体,这在逻
             辑上确实有些讲不通,在政治操作上遇到不断浮现的大大小小挑战。这可以被视为是内置
                  0 ·  ·
                 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