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104
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润滑。 为此,积极培植与简约治理相契合的社会文化土壤,是基层
〔 35〕
社会治理价值转型的文化基础。一是做实 “三治融合”,重构基层价值秩序。坚持 “三治
融合”,并非是简单的治理方式创新,而是以情理法的融合实现对基层价值秩序的重构。
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场景中,在积极利用传统社会伦理、权威、规约等德治、自治要素的
同时,还要适应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取向,推动法治下乡,不断弘扬法治的秩序维护功能。
通过调适情理法之间的内在冲突,促进三者的有效融合,实现基层社会的价值秩序重构。
二是依托文化衔接,重建文化调解机制。科学认知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要素的关系,
避免简单的二元思维。“村落组织的传统本土资源,并不完全是现代性的对立面,它也可
以融入或被用来构建现代化的新传统。” 尤需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在
〔 36〕
社区治理共同体中激活民间规约、人情面子、社会惯习等传统文化要素,使其适配新时代
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激活文化约束机制的正向功能。三是注重价值引领,构建新乡贤文
化。尤需深度挖掘乡贤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挥其对共同体认同、凝聚社会力
量、助力道德教化的重要价值。同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以民主法治、平等正义、开
放包容等现代价值荡除传统乡贤文化中的封建等级、身份依附等思想糟粕,推动乡贤文化
的当代转换,积极构建与现代社会治理的新乡贤文化,让传统社会借用民间精英的治理理
念丰富当下基层社会简约治理的文化意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在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既存在权力扩张与社会
自主的张力、任务繁杂与资源阙如的矛盾,又面临标杆型要求与能力不足的失配、体制粗
糙与精细监管的冲突。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秉持 “化繁为简、简而高效”的简约理念,
拓展基层社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权限,以赋权增能来激发基层活力、实现资源整合,不断
提升基层社会的反应力、吸纳力和韧性力,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
能,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社会基础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
〔参考文献〕
〔 1〕苗东升. 论复杂性 〔 J〕 .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 6) .
〔 2〕〔美〕詹姆斯·C. 斯科特.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 〔 M〕 .
王晓毅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
〔 3〕〔美〕麦柯丽. 构筑一个简约的世界: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的法律及财产 〔 A〕 . 张世明. 世界学
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1644 - 1911)〔 C〕 .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99 - 323.
〔 4〕李宜钊,孔德斌. 公共治理的复杂性转向 〔 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 3) .
〔 5〕Luhmann,Niklas. Trust and Power 〔 J〕 .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Cahiers canadiens de soci
ologie,Issue 1, 2019,p. 127.
〔 6〕杨素萍. 从简化到复杂:比较教育范式研究 〔 J〕 . 外国教育研究,2012,( 6) .
〔 7〕柳亦博. 简化与元简化:信任在国家治理中的两种功能 〔 J〕 . 学海,2017,( 2) .
〔 8〕李宜钊,徐艳晴. 精准扶贫中信息失准的发生机理———基于问题的复杂性与技术治理效用边界的
解读 〔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9,( 11) .
〔 9〕贺东航. “简约治理”与林改政策在乡村的实践 〔 J〕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 .
〔 10〕史云贵,薛?. 简约治理:概念内涵、生成逻辑与影响因素 〔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
( 1) .
〔 11〕王阳,熊万胜. 从简约治理到精细治理:效率视角下的社会治理及其变迁 〔 J〕 . 暨南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2021,( 7) .
0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