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48
散机制的关注,课题组一行于 2022 年 7 月至 8 月、2023 年 3 月至 4 月对 S 省 Z 县的 “数
字下乡”实践进行了为期 2 个多月的学术考察,先后调研了县、镇、村 8 个党建引领基层
治理创新大数据治理指挥所和 2 个乡镇 5 个村庄,对县、乡和村主要负责人、乡村干部、
业务骨干、部分片长和小组长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书面资料 30 余万字,整理访谈资料
6 万余字。这些访谈资料和书面材料,成为论文资料的主要来源。论文力图从 “技术 -制
度 -主体”三个维度呈现 “数字下乡”的作用过程。研究发现,Z 县 “数字下乡”的过
程实质上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力关系搭建数字技术不断向乡村社会扩展与深化的过程。
二、技术结构论视角下 “数字下乡”的实践过程
数字技术下乡反映了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互相耦合的问题,本质上是技术与社会的互
动。已有研究就传统生产技术、信息化技术与社会变迁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将 “技术 -社
会”关系的探讨从技术决定论纳入 “应用”的社会情境论中 ,观测技术的引进在组织、
〔 7〕
部门之间应用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迁 、组织结构和环境重塑 等等;从关注 “技术 -社
〔 8〕
〔 9〕
会”关系的研究结果转向研究过程,即信息技术与社会 (组织)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
相互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背景下,由互联网催
〔 10〕
生的新技术在为人们的社会交往提供实时的信息流动、实现缺场交往与在场互动的时空转
化的同时,也使社会生活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致使数字技术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变得更加
复杂。本文借鉴 “技术结构化”模型,从技术、主体、组织制度三个层面考察数字技术
嵌入乡村的运作机制和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互构的过程,即科层制权力关系何以借助数字
技术进入乡村并对自身权力进行巩固的过程。
(一)技术结构化模型
技术与组织的互动既受到技术结构特征的影响,也受到组织制度特征影响。奥利科夫
斯基 ( Orlikowski WJ.)将吉登斯 “结构二重性”概念引入技术与组织的研究中,用于考
察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组织的结构和制度特征、行动者以及技术三者之间关系
的持续研究,奥利科夫斯基认为技术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同时也体现出结构属性。也就是
说,技术既是行动者建构的用于一定工作场所的物质性结构体,也是行动者通过赋予其不
同的含义和强调其不同特征在使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结构体。简单地说,技术是行动者设计
的,也是行动者使用的。在技术的社会运行中,设计者和使用者都赋予了技术以结构,并
最终使技术成为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这就是奥利科夫斯基提出的技术的二重性。总之,在
技术结构化模型中,行动者生产技术产品 ( a),技术产品又通过解释框架、设备和规则
反过来约束行动者 ( b);而行动者与技术的互动还受到制度特征的影响 ( c),同样,行
动者与技术的互动反过来通过强化和转换结构来影响制度特征 ( d)。其技术结构化的具
体表述见下图。
〔 11〕
图 1 奥利科夫斯基的技术结构化模型
奥利科夫斯基用技术诠释弹性来解释技术不断被建构和修订,并说明技术与社会结构
6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