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44

近年来,数字化创新的合法性正在从每个创新单独自下而上获得合法性,逐步转向通
             过数字制度基础设施自上而下地获得合法性。其中,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数字制度基础设
             施加速了数字化创新的合法性。城市的数字化创新只要在扮演着 “政府”角色的城市大
             脑上上线,就自动获得合法性,这无疑加速了数字化创新的速度,减少了街区和城市数字
             化转型的阻力。
                  (二)平台治理:新旧制度的互补与互斥
                  制度变迁是个长期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过程往往呈现为新旧制度并存,很少表现为新
             制度直接代替旧制度。平台和平台治理的出现与应用是城市主动调整组织方式,优化政府
             组织模式,以回应外部冲击与挑战。这种尝试旨在实现新技术与既有制度的互补,克服制
             度与新技术不兼容的问题。
                  平台治理是技术与制度互补的形式之一。平台治理巧妙地在数字技术与官僚体制之间
             找到了结合点,在保持官僚体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又能够克服多层级多部门治理体制的
             外部性问题。在街区,平台治理始于上级的推动和街区克服自身面临难题的尝试,是顶层
             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的结果。上级政府建设数字制度基础设施,街区在这个设施和
             架构上开发个性化应用。上下级政府均从数字化创新中受益,这无疑加速了数字化转型。
                  同时,平台治理也是数字技术与官僚体制互斥和妥协的过程。虽然平台治理能够克服
             部门的外部性问题,然而,部门的独立性、可自由裁量的时间和空间被大大压缩了,数字
             平台上的部门更加透明了,其行为受到其他部门的约束与监督。部门以数据保密为由,垄
             断数据,让数据和数字技术沦为部门巩固权力的工具,抵制数字化转型,保持部门传统的
             权力。因此,如果数字化创新无法推动数字化转型,那么,数字技术可能会造成治理体制
             的僵化。
                  (三)数字化创新、治理能力与城市的繁荣
                  创新推动城市的繁荣。数据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产,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和数
             字化创新推动金融资本主义转向数据资本主义 ,有学者指出数字创新的红利被头部平
                                                              〔 28〕
             台企业垄断,数字经济越来越呈现平台资本主义的特征 。这些担忧是必要的,互联网
                                                                        〔 29〕
             头部企业垄断数据,带来的巨额财富及日趋增强的监控能力,已经威胁到城市社会的公平
             正义 ,破坏城市创新生态。
                  〔 30〕
                  但是,数字化创新和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城市并不会因
             为出现了数据垄断和平台垄断,就停止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重要的是,数字化创新
             改变了激励结构,为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不可否认,数据以及数字技术能够带来绩效,然
             而,这种绩效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城市的持续创新和长期繁荣,还需要优化平台治理规
             则、激励结构和治理生态 ,推动城市治理体制和治理结构的优化。
                                        〔 31〕
                  (四)科技、人文与城市社会的韧性
                  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仅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还需要考虑城市的人文、社会机制和
             治理生态。在某种意义上,科技创新来自于城市的人文、社会机制、创新生态以及有活力
             有韧性的街区,是 “智能”与 “人工”的恰当结合 ,这是一个健康城市的主要特征。
                                                                    〔 32〕
             它们是城市创新和内生发展的 “原汤”。正是对城市人文与社会韧性的坚守,让人们对数
             字化创新保持警惕,担心他们认同的生活方式被缺乏人文关怀的数字化转型所取代。
                  数字化转型应该走科技向善之路。坚持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搭建便
             民惠企、民生直达的应用场景,让改革带着温度落地。应该高度警惕并有效防范数字技术
             替代市场和社会机制,化解数据垄断和数据霸权带来的风险。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积
             极向用户和市场主体有序开放,激活市场和社会机制,构建有韧性有活力的社会。因势利

                  2 ·  ·
                 4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