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40
市)、区级部门及街道级、街道部门及社区四个层级,城市的所有行政部门在数字平台上
都有其位置和权限,每个层级、部门和人员访问、使用和支配信息的权限由各自的职责决
定。城市治理的数字平台是多样的,一个部门可能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平台,或者多个部
门共用一个数字平台,但是,数字平台并没有打乱他们各自的权责边界,而是通过代码、
参数、脚本等计算机语言将各自的职责模拟和表达出来。
在运行和实践中,数据系统和数字平台模拟城市治理中每个层级、部门的行为和行政
过程。数据系统和数字平台实现计划、组织、决策、执行、指挥、协调、沟通等管理过
程,推动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合作,开展分布式的整体协调的行动,将特定类型的社会问
题与治理主体、应对措施精准匹配。沟通协调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线下会议、公文,线上的
视频会议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疫情期间,腾讯会议、钉钉视频会议成为行政沟通的重要
方式。虽然,最重要的沟通和决策依然是线下召开的党委会,然而,越来越多常规任务已
经能够在数字平台上得到较好的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数字化组织形式,数据系统和数字平台模拟和表达了城市治理的
行政结构和行政过程,行政组织之外的街区环境尚未被纳入。
(二)应用场景:数字制度模块
数字制度模块是数字化创新的第二类形态,它运用普遍被人们接受的现成的或可定制
的数字技术,创建一个具有特定价值目标的集成模块 ,用于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其
〔 18〕
中,应用场景 ( application scenario)是城市治理中典型的数字制度模块,比如杭州市上城
区湖滨街道的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以政府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基于城市产生的数据资
源,运用算法感知、呈现和监测城市的运行状态,成为城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平台。与数
据系统和数字平台的展示功能不同,应用场景侧重于多部门多领域数据的交互与集成,集
决策、任务派单、智能预警、应急指挥等功能于一体,解决诸如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应用场景主要用于履行政府的监管和服务两类功能。近年来,为破解城市道路拥堵等
问题,各地纷纷搭建应用场景。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整合分散于各部门各层级业务条
线的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通过数字的交互、碰撞,实时感知、全程跟踪、全局分
析,为管理者、决策者开展全周期管理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工具。比如打
通市、区两级政府的交通、公安、城管等多部门以及街道自建的道路视频数据,实时监管
街区道路通勤和拥堵情况。街道办事处将辖区内各类场库、医院、小区的停车泊位统计出
来,将这些资源放到街区治理应用场景,实时监测泊位使用情况。
服务与监管相互依存。城市治理除了监管,还有服务,通过应用场景掌握的监管数
据,成为城市精细服务的重要基础。杭州上城区的 “街区治理”应用场景,协同城管、
交警、卫健等部门,建立了 “停车指数”和 “泊位指数”两个指标,在医院周边道路及
医院门口安装了智能导视牌,实时显示剩余泊位数量,引导车辆根据最优行驶路线快速驶
入周边停车场库,为车主智能规划通行路线,有效盘活医院周边车位,消除车辆排队拥
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与数字化组织形式相比,以场景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制度模块,突出了
街区横向的统筹作用,把城市政府、社会以及市场的资源纳入进来,通过数字技术与部门
业务的深度融合,从更大范围寻找破解城市治理问题的方案。
(三)城市大脑:数字制度的基础设施
数字制度的基础设施是制定标准的数字技术,它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试图将其规范、价
值或制度逻辑注入其中, 旨在建立数字治理体系,再造数字时代的社会秩序,限制和协
〔 19〕
调众多参与者的行为与活动,实现价值的创造和重新分配。 杭州的城市大脑是数字制度
〔 20〕
8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