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4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医院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
成立专班,统筹跨区道路通行路线的设计,将原下城区的长庆、潮鸣等街道的场库泊位资
源数据交给小营街道统一调度。以街区为中心的平台治理已成为整合跨行政区域、跨部门
职能和权力的重要方式,街区成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将部门的职能和权力重组到不同
的应用模块中,推动功能模块内部的协同创新。
(四)治理规则:合作共赢和城市治理共同体
良性的治理应当是开放、有活力、可持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治理。对城市而言,
建立新的治理规则和社会秩序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内容。城市政府仍将是数字化创新的引
导者、倡导者、主导者,同时,街区通过数字赋能,优化治理规则,自我减负,并倡导合
作共赢,建立城市治理的共同体等。
一是自下而上优化治理规则。例如,针对上级要求街区重复上报信息的问题,杭州市
湖滨街道在街道数字驾驶舱上开发了多表合一的应用,这个应用包括了所有常规性信息报
表的字段,社工能够上门一次采集、更新多个部门的数据,根据部门需要,选出字段,生
成新的报表,这一治理规则的优化极大减轻了社工的工作压力。另外,街道还统一了各部
门的地址库,对辖区的所有房屋、人口精准赋码,部门数据在街区碰撞,有助于精准发现
问题精准治理。
二是合作共赢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数字制度基础设施推动了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
通过城市大脑和数据驾驶舱,数据能上能下,实时更新,让部门执行政策精准高效,赢得
了部门的支持。由于互利共赢,企业愿意把诸如车位等稀缺资源纳入到街区公共平台,为
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增加了企业的收益,赢得了企业的支持,激活了市场机制。打造街
区治理应用场景,为市民提供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因此,互利共
赢的城市共同体营造了良性的城市治理和城市创新生态。
简言之,在表达城市治理制度的基础上,数字化创新实践从治理理念、运作过程、治
理结构以及治理规则等多个层面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五、讨论: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数字技术在表达城市治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城市治理体制,推动城市治理制度
不断转化为治理优势。然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依然需要思考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转
型的合法性、平台治理绩效以及人文关怀等问题。
(一)数字化创新的合法性问题
有效性与合法性是任何制度都面临的共性问题。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是通过数字化
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数字化创新和转型依然绕不开合法性问题,即
它是如何被人们和政府认同和接受的?既有研究强调从外部获得支持,并通过内部实践和
身份认同获得行政组织内部支持。 上文分析发现,与既有研究相似,我国城市治理的数
〔 27〕
字化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治理绩效,从外部获得合法性;另外,我国城市数字
化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还通过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数字制度基础设施自上而下地加速创新,
获得合法性。
数字化创新显著地提高了城市治理效能,无疑为它获得合法性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数字化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的有效工具,备受部门青睐。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创新加速迭代升级,给人们带来巨大冲击,加
剧了人们对数字化创新合法性的分歧,一部分人和部门认同并支持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转
型,另一部分则指出应该警惕数字化带来的风险。
1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