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51
力,力图实现治理方式扁平化、治理资源一体化和治理机制长效化。该县以党建引领为抓
手,构建了涵盖政策宣传、防汛救灾、返贫监测、矛盾调处、治安联防、护林防火、风险
防控、秦岭保护等 “八大治理领域”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平台。乡村治理多元主
体通过手机 APP 就可以上传下达治理信息、及时处理治理任务。调研发现,Z 县 “数字
下乡”的实践主要是围绕数字治理大数据平台建构、乡村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创
新三个方面展开,其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把数字技术有效嵌入到乡村社
会。
(一)搭建数据平台:实现治理资源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乡村治理中的时空壁垒,为乡村社会创造了时空分离
的 “脱域性治理”机制。 Z 县搭建了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信息整合、
〔 20〕
重塑治理组织架构、人员结构,实现 “县 -乡 -村 -组 -片”五级治理体系的信息互通
和资源共享。
数字技术嵌入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实现上下有效沟通,打破信息传递失衡,建立政府
与乡村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为解决乡村治理出现的指令下达缓慢、问题上报迟缓、
信息传递失真、调度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激发乡村治理活力,Z 县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
治理创新。以片区党员为主体,按照 “就近、就亲、就便”原则,通过 “ 1 + 3 + 10”党
员联户机制,即 1 名有能力的党员联系 3 个片区,每个片区内联系 10 户重点群众,利用
互联网和手机 APP,Z 县建立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平台和手机 APP 系统,进而实现
了 “县 -镇 -村 -组 -片”五级联动。同时,Z 县还建立了 “县 -镇 -村”三级可调度
视频系统,成立了 1 个县总指挥部与 8 个专项指挥部、15 个镇办指挥部、156 个村 (社
区)指挥所,遴选了 3523 个片区的片长,实现了 “一张网”上下联通,推动数字治理在
乡村层面的有效运作。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Z 县利用数字技术将治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数据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通过手机 APP 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畅通了治理主体沟通
交流的渠道。数字技术消解了 “县 -乡 -村”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乡村治理
信息共享,促进了乡村治理数据的公开、透明,治理程序的规范化。
数字技术把乡村治理的碎片化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治理信息共享,提高了基
层治理的效率。Z 县处于深山沟壑之间,由于交通不便,传统单一路径的乡村治理实践使
得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无法准确掌握村民利益诉求和乡村自然灾害数据,在处理乡村事务
时,常常会出现信息延误、信息偏差。Z 县的两个乡镇处于秦岭最深处,常因自灾害原因
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进而导致乡村治理出现资源调度延迟等问题。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
理依托数字资源整合配置能力,建立了 “片 -组 -村 -乡 -县”层层上报的乡村治理数
字信息上报系统。自下而上的乡村治理数据传输系统和自上而下的乡村治理信息资源共享
与沟通机制,将乡村零散的治理问题转化为体系化的数字治理信息库。数字治理信息的共
享,可以帮助乡村治理主体快速了解和掌握乡村治理需求,精准有效分配治理资源、及时
回应乡村治理难题。
(二)数字技术赋能:优化乡村治理主体
数字技术下乡的关键在于乡村数字使用者的数字实践能力。数字技能会影响个体的信
息化使用水平。数字赋能正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通过平台提供、数字技术扩散和场景改
造等方式实现行动主体的权利回归和能力提升。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治理
〔 21〕
的数字转向,培养了乡村数字化思维,推进了 “数字下乡”的进程。
首先,以县域为范围,Z 县把与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 “八大治理领域”内容通过大数
据平台进行 “一图监测”。这些治理领域内容与乡村干部的日常工作高度契合,有助于提
9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