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21

管理现代化,同样是在人口规模巨大、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时代背景上逐步推进的。第二,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角度看,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即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
             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急管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三个
             本体词汇层层相扣。也就是说,中国过去、当前和今后时期的应急管理事业,不但是具有
             中国特色 (中国式)的应急管理,更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急管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社会的应急管理事业。第三,从其从属和结构功能作用看,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必
             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具体领域的进一步展现,其本质是中国特色应急管
             理体系 (包括体制机制)和能力 (尤其内部结构)的现代化,其现代化发展程度和趋势,
             对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伴随并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崛起。
                  (二)“党政军民”是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基本主体
                  从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角度看,应急管理的主体不外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
             民众。在当今中国,应急管理主体同样是全主体,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 “党政军民”:一
             是政府应急力量,具体包括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干部和职员队伍、综合性消防救
             援队伍,以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有应急救援 (救护)队伍、公
             安警察队伍、卫生应急队伍等专业化应急力量。二是军队应急力量,这是中国一支特有
             的、突击性的应急队伍,涉及参与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各兵种部队 (包括武警)广大官兵。
             三是民间社会应急队伍,包括专业化的应急社会组织、一般社会组织介入应急的临时队伍
             和普通志愿者队伍,以及普通民众个体。目前基本形成以国家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力、
             以军队应急专业力量为突击、以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
             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当然,所有这些具体应急队伍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应急
             力量、党建引领下的应急力量,且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这是
             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主体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主要特征。
                  (三)中国式应急管理的特有发展历程和战略规划
                  这里涉及中国式应急管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涉及应急管理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
             势和战略规划目标等。一是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特有发展历程 (历史)。这是当前和
             今后国家开展应急管理发展战略规划的前提,以史为鉴、鉴古知今、展望未来。中国式应
             急管理现代化已历经单灾分散协调和临时应对阶段 ( 1949 - 2003 年)、“一案三制”为核
             心的体系建设阶段 ( 2003 - 2012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应急管理改革完善阶段
             ( 2012 年至今)。 二是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展战略。应急管理发展本质上
                              〔 4〕
             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它也包括 “安全发展”思想,即从当初局限于安
             全生产领域的安全发展理念,到安全发展战略,再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两个相互依存体
             系、两件大事 (也可以说是对 “生产”与 “安全”关系的拓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
             代化,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合作体系现代化,包括应急 (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
             包括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实质是上述各种应急管理机制及其功能作用发挥的另一表
             述)。如果从社会系统四位一体 (类似于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看,包括:应急管理经
             济现代化,如应急投入、应急物质装备现代化等;应急管理政治现代化,如应急行政管理
             体制合理化、应急管理法治化、应急管理民主化等;应急管理社会现代化,如应急管理资
             源机会均等化、应急管理阶层结构趋优化、应急管理利益关系合理化、应急管理秩序良性
             化等;应急管理文化现代化,如应急管理理念纵深化、应急教育现代化、应急文化素养趋
             高化、应急管理信息化、应急管理智慧化、应急舆情可控化等。当然,从不同社会主体

                                                                                                       9 ·  ·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