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25

趋势。
                  (一)秉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总的指导思想,就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在内的指导性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一总的指导思想
             指导下,尚有两大具体的理论体系:一是指总体国家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人
             民为中心思想、公共安全体系理论等与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密切关联的原则性理论体
             系。二是指逐步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全
             部学科门类及其具体学科应用解释性理论体系,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
             学、系统科学,如马克思主义有机体论以及四位一体 (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理
             论 、社会系统论 (结构功能主义) 、安全系统科学原理 (人—机器—环境)、公共安
                                                    〔 11〕
                〔 10〕
             全三维模型 (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国家安全学理论 、“三位一体” (系
                                                                                   〔 12〕
             统—动态—主动)应急治理战略体系论 、安全 (生产)现代化理论、安全科学结构体
                                                       〔 13〕
             系原理 、应急管理体系理论 、应急科学与工程体系 等。它们立足本土、吸取外来
                     〔 14〕
                                             〔 15〕
                                                                         〔 16〕
             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融为一体、指导应急管理实践。总的方向是建构中国式应急管理现
             代化的指导性理论体系、原则性理论体系、应用解释性理论体系有机融合的思想理论,逐
             步形成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的法治制度体系。广义层面的制度既包括法律、规章等,
             也包括组织设置等。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部分。2003 年 “非典”疫
             情防控开启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即 “一案三制” (预案、体制、机制、法
             制)。这区别于西方国家流行的阶段环节 (预防、准备、响应、恢复)为核心的应急管理
             模式;但也注重吸收环节管理模式的优势经验。目前,中国的应急预案体系除了 《国家突
             发事件应急总体预案》 ( 2006),也包含各类单一灾种的具体应急预案;除了国家层面的
             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类社区和社会组织等也都相应分灾种制定了各自应急
             预案,从而形成大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已经从过去单灾应对、被
             动应对、分类管理和各级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 ( 2005)等方式,通过应急管理部的
             组建 ( 2018),优化整合过去 11 个部门 13 项职能的应急力量和资源,从而推动形成当今
             “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 2019),之
             前表述为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体制
             ( 2007),至今形成应急管理部门主要承担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应急、卫生健康部门主要
             承担公共卫生安全应急、国家安全和公安部门主要承担社会安全应急的三类行政组织体
             系。此外,各级政府还相应组建不同灾种的应急指挥部、委员会或工作机制、领导小组,
             作为议事领导机构,协调应急管理体制的运行,如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最初为
             中央防疫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当然这一应急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比
             如特殊情况下,可考虑组建 “应急管理委员会”或 “紧急状态委员会”来统一协调和调
             配应急管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当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机制,已经逐步形成 “统一领
             导、权责一致、分级响应、统筹协调、高效权威”的总体应急机制。依据政府和社会关
             系、应急管理环节的衔接要求,具体应急机制包括:统一指挥机制、安全预防机制、风险
             研判机制、风险化解机制、隐患排查机制、预警预报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快速反应机
             制、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处置机制、多元合作机制、应急沟通机制、社会参与机制、防救
             结合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物资保障机制、任务考核 (评估)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恢
             复重建机制、舆情应对机制等。当前,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即以宪法为根本,以

                                                                                                       3 ·  ·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