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29

起到什么作用?各个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什么关联?中国式现代化
             何以在全球化冲击中保持文化自信且取得繁荣发展的成就?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与文化支撑的复杂关联

                  一般而言,最初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理念与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而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的过程,既可以促进落后国家的社会转型,也可能粗暴地打乱民
             族国家自身发展的秩序。跨越国界的各种全球化运动,使得远距离地理空间发生的事件几
             乎可以直接影响到某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着国民的文化观。从一定意义上讲,全球
             化代表着普遍划一的统制性趋势,但各个民族国家具有长短不一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根
             据国情需要自主地选择发展模式以实现有序发展的要求,所以,全球化与某一国家现代化
             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张力关系。
                  20 世纪 60 年代在国际学术界盛行的现代化理论认为,全球化对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
             “红利”,国家现代化发展可以通过全球化来实现,而国家现代化发展反过来又会有助于
             进一步的全球化。这种理论代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扩张的思路,而我们认为,全
             球化的确促进国家之间的开放,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人员、商品和信息的流动,但是,全球
             化并非能够绝对地对一切国家提供 “红利”。对于处在国际生产体系分工高端的发达国家
             而言,他们借助全球化的优势地位,引领全球化进程,获取丰厚的全球化 “红利”,而处
             于国际生产体系分工低端的落后国家,被动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中,往往处于被盘剥的地
             位,不可能获得丰厚的全球化 “红利”。全球化与国家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当然不是零
             和关系,但仍然是一种紧张的矛盾关系。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全球化的挑战和考
             验。一旦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浪潮实施摧毁落后的民族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
             的图谋,并被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觉察,必然引发发展中国家的激烈排斥,有可能发生广泛
             的反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浪潮。巴兰、弗兰克、桑托斯、沃勒斯坦、阿明等人提出核心
             外围论、“剩余从卫星区向中心区转移”论、“不发达的发展”论,以及艾曼纽尔德 “不
             平等交换”论,都体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思想家对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效果的
             担忧、警惕和不满情绪 。
                                      ①
                  其实,在冷战后全球化的全盛时期,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并没有完全增加相互联系,

             反而使得民族以及本土主义更加凸显;全球化时代虽然给民族国家发展带来了经济上的繁
             荣,但也通常伴随着传统社会秩序和联系的破坏,在多样性的社会面前,个人对其自身或
             民族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种族、民族因素的作用和文化的焦虑并
             不弱于对经济议题的关注。在文化与国家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相
             互关联的问题。
                  第一,全球化与一个国家树立文化自信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全球化强烈地冲击
             着以国家为单位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历来被遵从或尊敬的观念习俗。有
             违全球化整齐划一文化要求,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建立的文化传统,势必遭遇冲击、亵渎、
             破坏,甚至淘汰, “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
             样” 。
                 〔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的事实,凸显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支撑的重要性。对
             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而言,放弃成百上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就等于文化意义的民族自


                 ① 关于巴兰、弗兰克、桑托斯、沃勒斯坦、阿明等人的观点,可以参阅安东尼·布鲁厄的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
                    义理论》一书的第三篇 “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发达和不发达理论”,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
                                                                                                       7 ·  ·
                                                                                                      2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