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23
确定性,“黑天鹅”“灰犀牛”“白大象”事件时有发生,世界各国采取不同程度的方案应
对高风险。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引下,中国不
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并使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次,当代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必然反映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时代特征,即它立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立足于解决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当代中国
式应急管理现代化,不但吸收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也在不断融聚反映时代前沿
科技的智能、智慧应急技术等,从而使之具有时代的科学性、科学的时代性特征。
(二)本质的人民性。一切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社
会主义国家立国的根本立场和宗旨。应急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安全,为了保障人的生命
安全、人们的财产和利益安全,即以人为本的安全性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保障性紧密结合,
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信条,体现中国特色人权观所包含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
展权。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人民安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地
位、人民立场、共同安全、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中国式应
急管理现代化的人民性坚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企业三级安全教育”“白国周
班组管理法”“枫桥经验”等等,都是基层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这些经验已经融入群众
安全工作、应急管理工作,成为重要的工作实践 “教科书”。
(三)文化的民族性。民族生生不息,源于文化血脉绵延不断。中华民族是 “多元一
体格局” ,中华大一统是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汉民族儒家文化的仁德为政、天下大同
〔 5〕
思想,为秦始皇推进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以及立郡县、安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秦
始皇的一统天下格局,奠定了华夏民族中央集权的政体基础。两次鸦片战争,清廷衰落,
国濒分裂。历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抗日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从而结束了长期战乱、一盘散沙的局面,为中国式现代政
体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高度结合,是社会主义与
儒家集体主义的共通耦合。这使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自由联邦制的欧美国家,也不同于社
会主义联邦制的苏联,从而奠定了中国式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和国家基础。“一方
有难八方支援”“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民族文
化心理,使得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优势能够迅速转变为治理优势。“五指并拢,众志
成城”,中国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战胜洪灾猛兽、大国精准扶贫治理中,延拓铸就了革
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应急管理精神特质,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
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向世界提供了 “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四)高度的政治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急管理亦同此理,
这是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政治性的高度体现。除了前述的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的政治特
征外,应急管理的高度政治性还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应急队伍的高度政治性。一切行
动听指挥,没有政治上的集中统一和理念感召,应急队伍面临大灾大难时,必将丧失凝聚
力和战斗力。应急管理部门必然是政治部门。目前中国三大应急救援力量即政府应急、军
队应急、社会应急,都是在党的领导、党建引领下的应急救援实践。比如,国家综合性消
防救援队 (政府应急力量)的宗旨为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这
是队伍高度政治性、战无不胜精神的基本要求。二是应急管理的高度民主性。在应急管理
领域,中央统一领导顶层设计与地方积极创造紧密结合、党委领导应急与部门协调应急紧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