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10

于政权,法国并没有因为资产阶级革命而使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并主导国家发展,从而形成
             了马克思所说的自主性国家。马克思认为,波拿巴国家之所以能够摆脱工具性角色,取得
             相对于社会的自主地位,主要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法国的行政机构十分庞大,深入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严密控制着整个社会,而市民社会却相当软弱。二是法兰西第二共
             和国时期分裂的阶级关系为波拿巴国家赢得自主性创造了条件,使 “行政权成为不可克制
             的权力” 。
                      〔 13〕
                  从现代民族国家的成长来看,英国和法国开创了国家转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尽
             管英国的渐进模式备受推崇,但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走上了法国式道路。从这
             个意义看,法国模式的复制品远远多于英国。尤其对身处于 “国际国家体系” 中的后发
                                                                                               〔 14〕
             国家,国内的阶级结构、国际的军事冲突都可能提供革命所需要的空间,而早发的革命进
             展情况无疑会影响到后者的行动模式和选择。
                  2. 德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德国的历史比法国更短。三十年战
             争后 1648 年达成的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标志着欧洲民族国家的诞生,但是,此时的德
             意兰则共有 1789 个拥有主权的政权。这种政治状况必然形成关卡体制,遏制经济增长。
                  面对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和经济上的关卡体制,德意兰要成长为德意志,军国主义道路
             似乎成为德意志民族的必然选择了。俾斯麦在 19 世纪中叶说的话同样适用于 18 世纪的德
             国:“德意志命运的难题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
             剑来斩开。” 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普鲁士精神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塑造的,即军国主义、
                          〔 15〕
             官僚体制和制定法。它们构成了德国成长中的三位一体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路径,而这
             种路径所构建的 “国家性”显然比法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军国主义是实现国家主义目
             标的直接手段,官僚体制是支撑军国主义的制度结构,而制定法则是将官僚体制的制度和
             行为方式加以法律化和制度化。这种国家性一旦形成,德国的制度变迁就走上了 “路径依
             赖”的道路,甚至形成了认知和行为上的 “锁定”,之后的事件和行为更加强化了这种国
             家性。德国的工业体系比如铁路、现代企业是在国家的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教育体系也是
             如此。国家 “所向披靡,完全占领了一切阵地” 。
                                                               〔 16〕
                  3.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宪制和法律体系基本上是德国模式的翻版,在此无需
             专论。
                  (三)俄国 -中国:政党主导的现代化模式
                  当法国和德国还是等级君主制的时候,俄国,尤其是中国早已经是专制君主制了。因
             此,与法国和德国相比,俄国和中国的国家自主性更强。正是因为这些国家所特有的自主
             性,而当国家出现危机时,也就是支撑国家的官僚体制失败时,这些国家不得不由新的政
             治力量组织起来,取代传统的官僚体制。这个新型的政治力量就是政党。不但俄国和中国
             走上了这条道路,很多后发展中国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政党主导下的制度变迁道路。
                  1. 俄国:国家自主性的丧失与政党—国家体制。与法国和德国相比,俄罗斯国家成
             长中的战争色彩一点也不逊色,且更有扩张性。当西欧人向海外扩张的时候,俄国人正在
             进行着横跨欧亚大陆的扩张。不断的扩张为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制度留下了持久的标记,
             那就是为实现帝国梦想而奉行的专制主义。
                  早在彼得大帝 ( 1682—1725 年在位)之前,俄国贵族就是一个依附性阶级,专制主
             义国家已经形成。彼得大帝改革把俄国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沙皇专制国家。彼得大帝更进一
             步控制贵族,他规定所有成年男性贵族都有终身军职或文职服役的义务。服役成为个人和
             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框架,官阶等级成为贵族身份唯一的组织形式,贵族依附于沙皇国
             家。

                 8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