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6

党 政 研 究  2023 5








                            现代化模式与现代政治理论的起源                                               ①




                                                        杨光斌








                      〔摘要〕伴随着 “中国式现代化”话题的兴起,现代化研究再度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显学。
                  “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在比较现代化研究中方能更加彰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是现代化模式的差异性。英美现代化是商业阶层推动的,法德日的现代化是官僚制起主导作
                  用,而俄国中国等则是政党主导的现代化。二是现代化组织形式的梯次性。现代化运动组织化
                  程度一浪高过一浪,依次是公司制、官僚制和政党制。然而,殖民地遗产是碎片化政治,国家
                  组织不起来,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困境所在。三是性质各异的现代政治理论产生于不同的现
                  代化模式,或者说以政治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科学理论诞生于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流行的
                  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分别是英美商业阶层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和官僚制推动的现代化模
                  式的产物,而俄国 -中国的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则应该催生政党中心主义的知识体系。但
                  是,社会中心主义知识体系的宰制性地位不容忽视。
                      〔关键词〕现代化模式;历史政治学;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D09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3)05 - 0004 - 14



                 在政治发展研究处于高潮时期的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现代化模式或现代化道路
             的研究硕果累累,可以说是 “模式”辈出的时代,其中美国学者巴林顿·摩尔的研究影
             响最大。摩尔提出了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三条道路理论,即英国 -美国的自由民主道路、
             德国 -日本的法西斯道路和俄国 -中国的农民革命道路。 摩尔基于阶级结构,尤其是对
                                                                         〔 1〕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商业化程度分析,提出了现代化理论,既根本性地改变了西方思想
             界关于 “政治革命”的认识,也为我们认识现代化的道路提供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
                  摩尔的研究是处于冷战顶峰时期,当时流行的是民主—专制的对立,摩尔的书名 《专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课题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参与政治制度创新研究”( 413119003701)
                 〔作者简介〕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北京  100872。
                 ① 本文是作者对 《制度变迁的路径及其社会科学理论意义》一文的修订,原文刊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中
                    国社会科学辑刊》(香港),中国知网均检索不到,影响了其阅读;文章研究的是比较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及现代政治理论起源,与当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语境恰逢其时。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增加了对现代化
                    模式的规律性认识以及现代化模式之于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思考。
                 4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