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党政研究》2023年第4期
P. 81
说法,大多数学者也主要是追溯秦统一中国的历史 。因此,有学者把 “大一统”体制、
①
郡县制、科举考试等都囊括在 “中华文明基体”之中,认为这些是构成中华文明共同体
的关键要素。 于是,有学者甚至认为 “郡县制是中国所独有的,具有 ‘超级现代性’。这
〔 3〕
一事实要求政治学重新思考何为优良甚至终极政制。” 这句话尤其是关于 “超级现代性”
〔 4〕
之说,让读者感到其目的不是 “何为”而是明明确确地表明 “大一统”就是 “优良甚至
终极政体”了。 郡县制真的有如此功效?“大一统”又是什么内容?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把
〔 5〕
“大一统”与郡县制联系在一起,认为郡县制成为一种国家制度以后,“大一统”制度便
也建立起来。不过,这里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郡、县的建立与郡县制的建立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二是 “大一统”作为一种文化秩序和作为一种国家统治制度也是两个不同
的概念。正因为这两组概念的不同,演绎了中国古代完全不一样的治理内容和大相径庭的
治理效能。
观念史的研究,主要目的是揭示观念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如何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概
念。治理是一个理论概念,但在上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在一个聚落、
部落之中必须要保持族人和睦团结,为此必须解决族人的基本生活资料和安全。能完成这
样任务的人就能从族人中获得权力。因此,在上古时期,解决族人的生活资料就是治理的
开始。这个观念所形成的理论概念是治理,这个理论概念在上古中国是以 “ 硋”字表现
出来的。事实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在国家治理问题上的确是与上述观念即 “ 硋”这
个概念的发轫、演变有直接而紧密的关系。笔者此前已有多篇文章对此问题有初步的研
究,这里依然用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古代文献为依据,来阐释中国自上古时期到专制体
制崩溃的国家治理内容。
二、分封制下的 “大一统”及其治理
中国上古时期的分封制究竟起源于何时,学术界一直是岐见纷呈的。不过,根据 《史
记》的记载,在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 “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 “置左右大
监,监于万国”, 此类情况基本上就是早期的分封制。值得注意的是,黄帝所建立的分封
〔 6〕
制是通过武力征讨降服异族部落建立起来的。根据诸侯战功而 “锡土姓”即 “天子以地
名赐姓,以尊显之”,这也就可以理解为 “天子建其国,诸侯祚其土,赐之以姓,命之以
氏”。 历经夏商两代而至周代,分封制日渐完善。不过,周代以前的分封制与周代的分封
〔 7〕
制有较大的差别,其分封对象不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而是或者以战功,或者以部落进
行分封。《尚书·尧典》就记载尧与四岳关于治理洪水的 “协商”:“帝曰:‘咨!四岳,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硋?’”而 “四岳”就是
“分掌四岳之诸侯”。 如果以此为据来推 “分封”,也就是部落联盟的 “分封”。殷商实际
〔 8〕
上也是部落联盟的 “分封”,中心为殷商部落,而其他部落则为方国,当然到了殷商后期
也开始部分按照血缘分封,如商族的 “皇亲贵族”微子、箕子等都是有封国的, 但这不
〔 9〕
是主要的分封对象。到周朝虽然依然还有一些异姓特殊的人被分封, “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 10〕
但是,周朝主要是按照血缘来进行分封的,也就是按与周天子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授予不
① 关于 “大一统”的讨论,近代始于梁启超对 “大一统”的评价,即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这里
所指的就是秦统一中国之后的历史,这也是第一次把中国政治置于 “专制 -民主 “的框架之中来分析。随后,
钱穆也是从秦开始探讨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问题的。他在”大一统 “的问题上却第一次提出了 “中国式民主”。
钱穆最先把 “大一统”区分为封建的 “大一统”与郡县制的 “大一统”,并强调 “三代”以周礼为代表 “大一
统”才是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源头。这个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参见任锋. 大一统与政治秩序的基源性问题:钱
穆历史思维的理论启示 〔 J〕 . 人文杂志,2021,( 8)。然而,近年所讨论 “大一统”问题,学术界不太关注钱
穆的这个观点,而只关注给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带来 “超稳定”的郡县制 “大一统”。参见杨光斌. 历史政治学
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 J〕 . 政治学研究,2019,( 6);姚中秋. 历史政治学的中国议题 〔 J〕 . 中国政治
学,2019,( 2) .
9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