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党政研究》2023年第2期
P. 30
党 政 研 究 2023 2
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半开放性及其纠纷治理
郑容坤
〔摘要〕在中国语境下,乡村纠纷治理与社会结构彼此关联。经历现代性涤荡,乡土中
国悄然进入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半开放性社会,乡村社会纠纷及其治理亦随之发生内在规定性
的嬗变。因半开放社会的双重裹挟,乡村纠纷呈现主体扩大化、类型多样化、后果极端化为特
征的复杂图景。为化解半开放乡村纠纷,闽地陈村通过识别纠纷属性、动员解纷主体、善用解
纷策略等方式,创设了一套以人民调解组织为主导、其他解纷资源分级联动的纠纷治理机制,
既克服纠纷管理的单向度,又达至纠纷善治预期。这一现实经验也说明,立足全过程治理逻
辑,化解半开放乡村社会纠纷,既要建构一体化乡村纠纷治理体系,实现从纠纷管理到纠纷治
理的理念转变,又要推动地方性知识与现代性资源的和解以赋能人民调解组织,进而提升转型
期乡村纠纷治理成效。
〔关键词〕社会纠纷;半开放社会;人民调解;乡村治理;转型时期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2 - 0029 -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 “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
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完善网格
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
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纠纷治理提供了科学理论
〔 1〕
指导和行动指南。农村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密切关联,当社会结构处于
转型时,社会纠纷有着超乎寻常的叙事方式。在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乡土
中国悄然进入了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的半开放社会。伴随乡村社会半开放性的结构转型,
乡土社会纠纷既有传统社会纠纷的一般特征,又凸显现代社会纠纷的理性化、权利化、复
杂化,且造成当前社会纠纷调处的一大难点。基于乡村社会的半开放性现实,妥善化解乡
村纠纷既要建构全过程纠纷治理体系,实现从纠纷管理到纠纷治理转型,又要推动现代性
与传统性资源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权威赋能,由此达至半开放乡村社会解纷善治目标。
一、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半开放性:反思乡村结构
自从波兰尼的 “大转型”( great transition)理论提出以来,有关社会转型的讨论颇为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新时代民间信仰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 22XSH003)
〔作者简介〕郑容坤,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福建 漳州 363000。
9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