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党政研究》2023年第2期
P. 25

如果我们立足于今天乡村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判断,基本上也可以认为单向治理难以
             长久持续下去。这是因为,除了按照科层制原则设置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做法难以持续之
             外,仅从村级治理层面来看,单向治理必将造成乡村治理的僵化。这是因为,在现实中,
             为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落地,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趋势不断强化,其运
             行方式和日常管理越来越接近政府部门,必然形成 “强行政、弱自治”的局面。然而,
             这种村级治理行政化的现状虽然有利于行政管控,也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但却无法应对
             乡村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从长远看不利于形成乡村治理的内生性秩序。 这种 “强
                                                                                               〔 22〕
             行政、弱自治”的局面,终将导致乡村治理体系中的 “双轨淤塞”,只剩下一条自上而下
             的单轨通道,这种单向治理的长期运行必然造成乡村治理的僵化,因而是难以持续的。
                  从政治学的系统分析理论对单向治理进行考量,同样认为单向治理是不可持续的政治
             过程,主要是由于单向治理不具有自我循环、自我修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政治系统理论
             告诉我们,政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受到周围环境的
             影响。任何政治系统都要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都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来维持自己
             的生存和稳定。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系统必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作出反应,经过转换过程
             成为政治系统的输出,而随着政治系统的输出即政策的实施,政治系统又反馈于环境。而
             政策输出可能会使环境产生新的要求,这种新的要求将进一步导致政治系统新的政策输
             出。总之,通过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这种信息输入、输出和反馈的循环往复、不断调适
             的运动过程,政治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政治系统理论对单向治理的分
             析便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单向治理不具备信息反馈机制。古人云:“言路通塞,天
             下治乱系焉。” 纵观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制度按照其设计模式原样施行;
                            〔 23〕
             调整修正甚至于变异走形,大致是其常态。 政治系统一旦失去了自下而上的联结节点,
                                                           〔 24〕
             人民的意见无法及时反馈到政治决策中心,那么政治系统的生存与稳定便会出现问题。其
             次,单向治理不具备双向运作机制。只有自上而下的轨道,而没有自下而上的轨道,权力
             运作过程就会发生梗阻。单向治理的这种单向运行逻辑,不仅无法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和
             服务、无法保障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无法维护基层社会的公共秩序,无法保障公众自下
             而上的利益诉求,因而,也无法实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单向治理不具备
             矛盾化解机制。由于基层社会的不同意见无法及时反馈到决策中心,乡村治理体系中的
             “双轨淤塞”无法得到疏通化解,淤积到一定程度将会形成更复杂的社会矛盾,当这些矛
             盾运动积累的压力达到临界点,一旦有某种突发事件作为诱因,就可能造成基层社会的不
             稳定风险。

                 三、重构基层双轨治理,走出单向治理困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就意味着乡村治理是在党
             的领导下开展。同时,我国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乡村治理要体现人民群
             众的意志。可见,我们今天所要重建的 “双轨政治”的现代内涵,就是要实现党的集中
             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或者说是在基层治理中实现行政与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在
             实践中,国家要重视基层、尊重民意,同时民意又能以个体方式或组织形式向上表达,从
             而实现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有效对接。 党的二十大强调指出,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
                                                   〔 25〕
             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这就为加强
             现阶段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方向引领和价值导向。我们今天要推进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
             主,务必下大力气破解基层治理中的单向治理困境,一定要在基层治理中重新构建自上而
                  4 ·  ·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