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57

必然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意愿,凝聚人民的力量,激发人民的生机活力,
             把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的,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既包
             括物质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既包括经济建设成果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
             建设成果。因此,让精神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
             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要求。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始
             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必然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共同
             富裕作为全部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精神生活是对一定社会人们精神生产、思想传播和精神享受过程的总称,其形式纷繁
             复杂,从世界观确立、理想选择、道德修养到理论研究、艺术审美等,都属于精神生活的
             范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一)主体层面的全民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精神生活富裕,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精神生活富
             裕。“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 14〕
             展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责任所在。精神生活共
             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同样要惠及社会全体成员。
             一方面,把 “蛋糕”做大,使一切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
             品” ,充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把 “蛋糕”分好,让所
                 〔 15〕
             有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通过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
             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平衡地区间、城乡间的公共文化资源
             配置,不断缩小人民精神生活方面长期存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有效保障
             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内容层面的全面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各方面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不是某一两个方面
             素质或能力的进步。人类精神生活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现在多
             个层面,但是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精神境界的提
             升。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明显提
             高,掌握较多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
             中正确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以理性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自
             身,自觉反对和抵制愚昧迷信等错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人民群众思想道德
                                                                                     〔 16〕
             素质提升,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另一个重要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表现为人
             民群众普遍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生活,自觉抵制假恶丑
             现象,形成全民族积极向善、美好崇高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群众自觉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不惧困难、
             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精神境界一般是指基于教育、知识、文化、道德等因素共同作用而
             形成的人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精神境界的提升,主要表现为随着科学文化水平、思想
             水平、道德水平、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
                  6 ·  ·
                 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