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55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 “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 2〕
             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与消灭剥削等,不外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求全体人民在物质生活上普遍
             丰裕。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一切生产工具
             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
                                                                                                        〔 3〕
             努力使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如果物质产品匮乏或者物质产品分配出现两极分
             化,不仅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且 “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
             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次要求
                                                                  〔 4〕
             人民彻底摆脱强加于他们的外部条件的限制。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它
             却使人的活动的产物越来越聚合成为统治人的、不受人控制的甚至是反对人的力量。人为
             了生存不得不屈从于外部强加给他的社会分工,不得不片面地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以至
             于 “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 。只有彻底扬弃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那种
                                                           〔 5〕
             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的分工,从根本上摆脱社会活动固定化的限制,人才能自由全面地
             发展自己的禀赋和个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后还内在地要求全体人民科学文化素
             质、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提高。恩格斯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通过社会化生
             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
             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 “分工使精
                                                                  〔 6〕
             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
             能,而且成为现实” ,统治阶级既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又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既在物
                                  〔 7〕
             质方面又在精神方面占统治地位,而广大劳动者阶级在精神生活上则始终处在受支配的相
             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状态。在马克思看来,“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 ,人的自
                                                                                                〔 8〕
             由全面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而且需要较高水平的精神文化条件。只
             有当社会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取消某一特殊阶级对这些生产资料和产品的
             占有,从而取消它们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地位的占有,人民群众不仅创造而
             且能平等地享受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即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实现共同

             富裕,全体社会成员才能 “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真正实现自由
                                                                                        〔 9〕
             全面发展。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
             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
             增长。对更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一是人民更加
             注重精神文化产品形式上的多样性,如精神文化产品载体的多样化与体验的多重性。二是
             人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产品的多层次性。既需要 “阳春白雪”又需要 “下里巴人”,并且
             精神生活质量和水平越高,这种层次性就越丰富。三是人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产品内容上
             的多方面性。既需要能为个人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的精神文化产品,又需要能为社会
             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持久凝聚力的精神文化产品。在精神文化方面影响和制约人民美
             好生活的,主要是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不充分,主要是
             精神生产还不能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品味更高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精神生活需要。不平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源分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城
             乡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还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精神文化的发展成果。不协调,主
             要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发展不同步、不适应。有些地区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但精神
                  4 ·  ·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