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50
命力的原因所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正确把握现代性构建的客观规
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的基本逻辑,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性构建的需要紧密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性飞跃。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现代性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人民是现代性的主体,实
现人的现代化是现代性问题的核心。在现代性构建中所谓的正确价值导向,就是要确保现
代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相统一。资本主义
现代性模式之所以引发严重的现代性危机为世人所诟病,根本来说就是因为在资本逻辑的
宰制下,资本家集团抱守 “资本至上”和 “利益最大化”的错误价值导向而践踏了人民
的根本利益,人民和社会都被资本所奴役,造成了严重的人之生存危机。
中国道路开启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模式是对 “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
传统现代化道路的辩证否定。在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化模式中,人民
原则始终凌驾于资本原则,人民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更成为了现代化成果的受
益者和共享者。
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并不意味着 “资本”在我国的发展中一无可取,相反资本对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仍有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还需要我们
借助资本的积极作用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奠定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那么,怎样驾驭资
本?怎样权衡好 “资本”与 “人民”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国共产党始终秉
持着 “以人民为中心”和 “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价值导向,坚持以资本促进社会的现代
化,以社会的现代化来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总之,在中国 “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
模式下,资本意志永远不能凌驾于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之上,资本对我国来说仅仅是经济
领域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个利益集团,而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
总之,中国道路就是一条利用、引导和规制资本,以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性道路,是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相统一的道路。
四、中国道路新型现代性模式的世界意义
中国的现代性新模式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与生动实践,不
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面貌,还在世界现代性图景中书写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绚丽篇章,它不仅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
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一)打破 “西方中心论”的神话,回应落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难题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交织与深入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
地遭遇现代性问题。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力大国,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开辟出一
条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回应了落后国家 “并联式”现代化
建设的复杂课题,对那些既希望保持自身独立又想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一,中国道路为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现代化点燃了希望。20 世纪以来,尽管一批第
三世界国家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纷纷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但大多数第三世界
国家普遍面临着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难题,要么照抄照搬西方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要么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西方国家
利用全球化浪潮加大对第三世界国家植入 “华盛顿共识”的力度,导致第三世界国家纷
纷开启了模仿和依附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然而这些照抄照搬欧美国家现代化发展
模式的第三世界国家,不仅没有成功解决本国原有的发展问题,反而将自己推向了经济衰
退和社会动荡的万丈深渊,从此一蹶不振。中国道路跳出 “西方中心论” “全盘西化论”
9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