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49
律,体现着现代性文明的共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二)基于中国实践,演绎中国特色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生产力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和实践发展
等方面存在差异,世界各国的现代性构建形式必然相异,中国的现代性构建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为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对于这样人口规模超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既没有先例可
循,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照抄照搬先发国家已有模式,也不同
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
现代化一般规律的认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自己的现代化
道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中国共产党采取 “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通
过试点、提炼、推广,实现制度和政策的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鲜明的 “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成
立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保障和制度基础。从 “三个现代化”到 “四个现代化”的
飞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对现代性构建的不断探索,后来由于缺乏经验,我国
现代化建设遭遇严重曲折。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出了一条符合
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人民衷心拥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开辟标志
着我国正式踏上了建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面
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始终 “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统筹推进 “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之际,我们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
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与生动实
践,在世界现代性的图景中彰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中国逻辑。
(三)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相统一
现代性的构建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在诸多现代性批判理论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
理论因其真理性和深刻性而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中国的现代性构建也正是在马克思主
义真理的指导下展开的,其过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化和时代化是中国现代性构建的一条基本逻辑,其本质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
库,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固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为我们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各种病症,也为
我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路径。但是,现代性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它是随着
现代化潮流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现代性课题,也必然产生不同
的现代性矛盾。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来僵化对
待,而是应紧跟时代和实践的步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直面现代化进程中的
各种矛盾,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1872 年的
德文版序言中说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 《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
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
〔 11〕
内在需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
8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