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48
明在内的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书写我国的现代性画卷。
(二)在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中构建现代性
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现代性批判
理论启迪我们,现代性的构建需要在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中展开。所谓真理尺
度,是指人类必须按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才可能取得成功。价值尺度是指实践主体总是按照自身的目的和需要去认
识和改造世界,不断创造和实现价值。实践的真理尺度表征着现代性的构建必须遵循人类
社会的客观规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现代性。同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我们要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步伐,在现代性的构建和嬗变中总结经验、发展真理。实践的价值尺
度,要求现代性的构建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在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本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
点和方法探索现代性构建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另一方面启迪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
场,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性红利,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启迪下的现代性中国逻辑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启迪我们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
条件的道路,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把握现代性,在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中构建现代性,才
能在现代化的征途中行稳致远。中国正是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启迪和指导下,成功
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人民衷心拥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性道路,不仅完成了
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更为人类文明贡献出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范式。
(一)遵循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体现现代性文明的共同追求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景象,现代化不是一国或某一地区的特有现象,而是整个人类历史
的大趋势、大潮流。虽然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
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也是由地区史和
国别史转向世界历史的过程,其共性特点和一般规律主要体现在:生产上的机械化和工业
化、经济上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政治上的法治化和民主化以及思想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现代性是现代化的结晶,它表征着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和平、发
展、公平、正义、民主、理性、科学、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诚然,从世界历史来看,西方文明的高度发展孕育了现代性,率先实现了由传统农耕
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但是,中国没有自甘落后、止步不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的现代性构建历程。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国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在社会建设领域,中国探
索构建了覆盖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建设的
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中国将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断推动制度构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
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实现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权利义
务、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现代化。可以说,中国的现代性符合世界现代性进程的一般规
7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