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53
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中国道路摒弃
“零和博弈”的西方现代性逻辑,坚持以共同体理念为导向,变 “赢者通吃”为 “合作共
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困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
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以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
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减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全世界
消除绝对贫困增强了信心与定力,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
品供给,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面对全球生态问题,中
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社会朝着绿色发展转型的同时,呼吁各国团结一心,加强合
作,形成全球生态治理新体系,开创全球生态治理新局面。面对全球安全问题,中国始终
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提倡各方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
安全观。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演进,疫情风险、治理风险,
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全球公共安全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全球性灾难
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所以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冲破 “二元对立”
思维冲突,坚持深化合作、平等相待、守望相助才能战胜各种全球性危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着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顶层逻辑,这不仅是构建中国
现代性话语体系的关键一招,更是破解 “零和博弈”西式悖论的中国方案,是对 “构建
一个什么样的现代性世界、如何构建现代性世界”的创造性回答。
五、结语
“走自己的路,是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 12〕
中国道路是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启迪之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难探
索,开辟的一条立足本国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范式。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
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才能引领中国实现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面
向未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必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
复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 1〕刘同舫. 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 〔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5,( 2) .
〔 2〕陈学明. 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看中国道路的合理性 〔 J〕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 6) .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0.
〔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 5〕〔 6〕〔 8〕 〔 10〕 〔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413,
404,854,376.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920.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8.
〔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N〕 . 人民日报,2021 - 07 - 01.
【责任编辑:董史烈】
2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