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P. 20
地区从农村扩展到城市,收听范围从当地村庄拓展至全国。农村大喇叭在互联网环境下早
已不再局限于当地村落,而是通过技术完成了升级。需要紧抓互联网,打造 “互联网 +农
村大喇叭”模式,让大喇叭在移动端形成传播矩阵,弥补传统大喇叭传播内容易逝、难以
记录和查询的问题,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听、查询相关信息,培养用户黏性。
2. 符号多样化传播
丰富大喇叭传播符号,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传统农村大喇叭使用声音符号进行传
播,符号较为单一,同时声音符号缺乏立体性、形象化。需要利用好新媒体、大数据等新
技术,丰富大喇叭传播符号。除方言外,还可加入图像、视频等,通过场景中的色彩及人
物的服装、动作、神态等元素丰富信息内容。同时把握群众需求与喜好,细化大喇叭内
容,适应群众个性化需求。农村大喇叭属于社群传播,是根据地域进行粗略划分而形成的
圈层,在疫情的危急时刻,信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民众能够快速接受。而在常态化时
期,相比较按照兴趣、职业等细化划分的圈层而言大喇叭信息不具有吸引力,需要 “以农
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观念和价值引导为关键,做群众满意的广播产
品” ,使其受到更多群众的喜爱。
〔 21〕
3. 增强节目互动性及城乡资源的双向转化
服务双向化一方面要打通受众反馈渠道。传统农村大喇叭属于线性传播,是 “我播你
听”式的强制性、单向传播方式,缺乏反馈机制,信息传播后难以把握传播效果,因此需
要建立双向化机制,提高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联系,通过受众直接的点赞、评论、转发了
解效果及用户需求,提高双方的互动交流以促进服务双向化,把握用户所思所想,提高引
导效率。另一方面,还需打通城乡资源的转化渠道。农村大喇叭 “完全有能力打通城乡双
向流通渠道,实现产业化运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广播媒体经营收入” 。农
〔 22〕
村大喇叭最开始投入使用就是为了打破 “数字孤岛”,使信息全方面覆盖,减少城乡信息
差距,从而促进农村发展。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更要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的优势,增强双
方互动,使更多信息流入农村,弥合城乡信息鸿沟。信息的流动为农民认清形势、抓住时
代机遇提供了支持。同时新媒体有利于大喇叭培养忠实用户,实现利益转化、流量变现,
完成农村大喇叭的转型升级。
四、小结
因时代需求及自身优势农村大喇叭应运而生,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曾一度落寞,但
其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信息传递、稳定民众情绪、提高民众对疫情防控
的重视程度等积极作用,大喇叭重新被看见、被肯定,它所蕴含的政治传播力量得以重新
估量。从媒介考古学视角看农村大喇叭在历史特定时期及疫情期间的信息传递作用,汲取
其与政治紧密联系、服务对象明确、传播符号极具地域特点的长处,同时采取打造 “互联
网 +农村大喇叭”模式、传播符号多样化、增强节目互动性及城乡资源的双向转化等措施
补大喇叭之短。
农村大喇叭在农村的作用不可忽视,既体现农村化、区域化的特点,也体现了现代传
播幽默化、人性化的特征,并构成传播新格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
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
引导新格局” 。在新时期,要抓住机遇,让农村大喇叭搭乘新媒体列车,既发挥自身极
〔 23〕
强动员效果、使用方言传播快速拉近距离等内在价值,同时利用好新媒体细化传播、实时
互动等优势,为政治信息传播添砖加瓦。
9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