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4期
P. 61

的方式,确立由党委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常态化评估的监督机制。 首先,应当确立评估
                                                                                   〔 25〕
             主体。评估主体应选择具有深厚的党内法规建设理论和党内法规建设实践经验的专业研究
             机构,例如新 《环境保护法》公布后,就聘请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作为主持,
             连同国内其他院校展开评估工作 ,配套党内法规可选择本地区法学院系、党内法规研
                                                〔 26〕
             究机构、专家学者等组成配套党内法规评估专家智库。其次,评估标准应当包含配套党内
             法规制定数量比、配套党内法规公布时间、配套党内法规可操作性、配套党内法规修订情
             况、配套立规过程中民主参与情况等指标,由中央党内法规制定主体或者解释主体确立相
             应的配套立规评估指标体系,避免出现由于指标体系不一导致评估效益不高、浪费评估资

             源等情况。
                  (四)健全配套立规追责问责机制
                  规范配套立规责任清单和履职记录,实现精准、规范问责。《问责条例》第十条明确
             规定在进行问责时要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在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的情况下精准问责。为规范配套立规追责问责,真正实现对配套立规失职失责精准处置,
                                  ①
             首先应当确立配套立规主体责任清单内容。明确记录配套立规各个环节相关主体的履职履
             责时间,通过会议记录、图片记录等形式作为履职履责事实证据,便于问责追责工作准
             确、顺利进行,减少事实不清导致的追责不能。 其次规范配套立规责任清单制定标准。
                                                                〔 27〕
             设立失责行为参照,党中央应当制定统一的配套立规主体责任清单,如果由下级党委自主
             制定配套立规责任清单,难以避免主体存在刻意减少职责、规避职责的教行心态,导致责
             任清单形同虚设。 同时尊重下级党委的意见和建议,上下协同、协商配合制定统一的责
                                〔 28〕
             任清单,针对责任清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提升对配套立规追责问责实践的适应性。
                  公布配套立规失职失责典型案例,发挥问责警示效能。《问责条例》将 “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作为其中一项问责原则 ,惩戒不是问责工作的最终目的,针对配套立规失职
                                                  ②
             失责情况进行惩戒后应当发布典型案例并向全国范围公开以此发挥警示效能。 一是对失
                                                                                               〔 29〕
             职失责复杂情况进行归类分析,进行类型归纳便于其他部门和地区在配套立规过程中进行
             比照、自审自查。二是对不同类型的配套立规失职失责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剖析问题原因,列举配套立规优秀经验,形成案例警示与学习教育结合机制。

                  (五)加强党委立规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充实立规机构人员力量,细化立规工作职责。 依规治党实践发展对配套立规的需求
                                                                 〔 30〕
             日益增多,构建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对党内法规制定主体提出新要求、新期待。面对
             日益增多的立规要求,党委办公厅法规工作机构人员短缺,掌握专业立规技术的人才数量
             与立规任务量配比严重失衡。为避免人员配置掣肘立规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应通过
             增设立规工作人员编制,扩充立规队伍。一是可汇集本部门或本地区具有党内法规专业背
             景的人才到党内法规制定机构工作,建立内部人才培养锻炼机制,可通过定期举办配套立
             规业务培训班,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入班学习。二是公开招录,利用新增编制公开招聘、选
             调有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经验的法学专业人员、业务骨干进入配套立规工作岗位,可缩短培



                 ①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9年修订)第十条:“……查明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失职失责问题,综合考虑主
                    客观因素,正确区分贯彻执行党中央或者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不执行等不同情况,
                    精准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
                 ②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9年修订)第三条:“党的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五)惩前毖后、治病
                    救人。……”
                                                                                                       9 ·  ·
                                                                                                      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