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5

体,体现民主的整体性呢?
                  首先,社区基金会通过 “动钱袋子”的方法,构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联,促
             使治理主体发现其关联利益,将基于个人利益的被动参与转化为基于公共利益的主动参
             与。所谓 “动钱袋子”是指社区基金会通过动员居民、企业等治理主体为社区捐赠资金,
             将个人资产、企业盈利转化为可用于社区的 “公共资产”。资产性质的转变也在潜移默化
             地促使治理主体由注重私人利益向追求公共利益转变。同时,社区基金会赋予捐赠者决定
             资金去向、监督资金使用的神圣权利,将捐赠者私有财产使用权转变为社区基金的分配

             权,从而带来责任的 “光热效应”,促使捐赠者关注社区发展并主动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
             决策、管理与监督过程当中,促进公共利益的达成。与单向地向企业 “要资源” “拉赞
             助”不同,社区基金会采用 “用资源换基金”“用服务换基金”的方法,从企业的角度出
             发,通过公益项目为企业塑造社会形象,潜在地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
             定,满足企业减税的 “私利”。通过合作建立信任并积累社会资本之后,社区基金会再动
             员企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与社区资源共享,逐步将企业 “私利”升华为社区 “公
             益”。捐赠者基于信任交付私有财产于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基于公益将基金反馈于社
             区,如此循环,构建了基于公益的社区共同体。

                  其次,社区基金会将传统慈善观念转变为现代公益理念,将 “我的事”转变为 “我
             们的事”,促进了社区共同体发育。与慈善不同,公益是一种现代理念,公益行为是基于
             对个体权利的尊重 (而不是同情)出发的、意在通过基于公共利益的互助合作重塑整体
             社会关系的行为,从而培育共同体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热心的捐赠者遵循的是 “救大
             灾、救大难”的慈善行为逻辑,即只有在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才会激发慈善意愿并付诸慈
             善行为。但是,这种 “远距离”“输出型”慈善并不能及时解决困难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面
             临的问题。并且,捐赠者无法对善款去向进行长期跟踪,不能充分履行法律授予的知情权
             与监督权,因此无法获得实在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与之不同,社区基金会的基金 “取之于
             社区”,居民、企业、单位在 “家门口”“楼门口”就可以随时为社区基金会捐款,而不

             是只有在大灾大难时才付诸行动;基金 “用之于社区”,善款可以及时帮助社区困难群
             众,而近距离的投入让捐赠者可以直接决定、追踪、监督钱款去向,把抽象的公益理念转
             化为切身的感受,体会到善款带来的社会效应,感受到个人善举对社区公益的意义,从而
             对社区产生浓厚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共同体的意识。
                  最后,社区基金会遵循 “受助者助人”的理念,激活了受助者内在的主体性,将其
             由社区 “弱势旁观者”转变为积极行动者,拓展了参与主体范围,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
             主主体 “全”的价值内涵。以往社区慈善遵循的是 “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予什么”的逻辑,
             受助者则抱有 “我穷我该要的” 的心态。这种逻辑实际上剥夺了受助者的主体权利,削
                                              〔 30〕
             弱了其参与意愿。社区基金会通过提供受助者参与社区的途径,给予弱势群体以平等参与
             社区事务管理的机会,唤醒其主体性,将正向获得帮助的行为转化为逆向服务社区公共利
             益的行动。比如,黄浦区 W社区基金会基于受助者助人的理念,打造了 “声音传递爱 2. 0”
             项目。项目由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对 “新上海人”(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家庭子女
             进行资助与帮扶,但项目实施主体却是这些被资助的孩子。孩子与社区基金会干事一起诵
             读社区正能量故事及国学经典文章,然后录制成音频,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传播,让社区乃
             至全社会都关注这一群体。项目不仅为爱心人士搭建了资助平台,还为受资助的孩子提供
             了在社区大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机会,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3 ·  ·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