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0

一、问题、理论与方法

                  (一)既有研究及问题的提出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国内学者的热烈讨论。相关文献从
             思想理论渊源、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发展机理、本质内涵、特征优势、制度支撑、价值
             意涵、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刘九勇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渊
             源 ;王晓丽、张振卿 、秦德君 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相关论述中揭示其理
                                                 〔 5〕
                〔 3〕
                                     〔 4〕
             论基础。许耀桐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及中西比较探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 ;李应
                                                                                                  〔 6〕
             瑞则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百年历程中探寻其历史演进 。张明军 、桑玉成 等精练地概括
                                                                   〔 7〕
                                                                                           〔 9〕
                                                                               〔 8〕
             出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主体协商协同” “全过程参与” “全覆盖制度体系”等突出特征。
             张爱军 、刘军、李洋 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不断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夯实人民代表
                                      〔 11〕
                     〔 10〕
             大会制度的基础性作用。陈家刚、曲政 、蒯正明 等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国家
                                                       〔 12〕
                                                                    〔 13〕
             治理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
             意涵。实践路径方面,汪仲启以上海虹桥街道的实践详细还原了城市基层治理贯彻全过程
             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 ,王江伟以 “幸福微实事”为案例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
                                   〔 14〕
             形态 ,唐玉以浙江 “为民办实事”提炼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路径与地方经
                  〔 15〕
             验 等。
                〔 16〕
                  可以看出,学界已经在制度、结构层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宏观
             上为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与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但是立足于经验材料、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样态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事实上,“全过程人民民
             主”理念的提出恰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城市社区实践中 “管中窥豹、以点见面” 对中国
                                                                                                 〔 17〕
             式民主做出的科学概括,在基层有着最广泛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
                                                                        〔 18〕
             上看,城市社区都是践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理想场域。因此,从城市社区治理

             实践出发,基于经验材料的研究不仅可以彰显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实践属性,有
             助于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与独特优势,更可以为 “基层”视角下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本土建构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二)理论框架、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研究传统在于任何政治思考都根植于制度分析和设计。根据新制度主义的范
             式,一方面,制度受到共享的理念、价值或者习惯的影响,而这些理念、价值也成为制度
             的一部分。即有怎样的理念就会有怎样的制度,制度实践并改变着理念。另一方面,制度
             形塑了行动者的观念与偏好,规范、界定着行动者行为框架,而行动者通过与制度的互动

             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制度主义分析出发,搭建 “理念—制度—行为”
             的理论框架,探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的结构性要素,即城市社区治理
             支撑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转的关键要素及环节。
                  结构侧重于抽象,过程侧重于解释。 除了静态的、结构性的制度主义分析,还需要
                                                        〔 19〕
             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动态实践过程进行全景式扫描,才可真实地再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实践机制。并且,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正在实现由 “权力 /权利政治”向 “生活政治”的
             回归,力图从真实的、具体的生活世界揭示政治运作的实践逻辑。因此,除了从理论方面
             剖析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结构性要素,文章还将以上海市社区基金会为组
             织载体,以个案研究的形式,从过程性的角度 “还原”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城市社区中的
                  8 ·  ·
                 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