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2
市为人民”的理念,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本质的契合,具体体现在人民主体的整体性、
关系的协同性以及目标的具体性。
1. 整体性:共同体的理念追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首先体现为主体的整体性,与城市社区治理对共
同体的追求有着内在一致性。与西方民主将民主主体还原为 “原子人”的个体主义逻辑
不同,我国自古以来就遵循 “修身”与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层层递进的关联主
义 逻辑:既强调个人的道德属性 (“修身”是起点),也强调 “公共”属性 (“平天下”
①
是目的),目标在实现共同体价值 (“天下之天下也”)。近代以降,“阶级”概念打破了
传统的血缘、地缘连带,但又以 “人民”概念重新构建起个人与集体的关联,在注重对
个体权利保障的同时也坚决捍卫作为集体人民的公共利益与整体利益。与之相适应的,我
国传统社会结构一直以 “乡土中国”为底色,充满着共同体的脉脉温情。在当代社区治
理过程中,将个体利益与社区公共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关联主义的逻辑无处不在,我国社区
治理发展也在不断致力于增强社区向心力,构建 “治理共同体”以达成社区善治。
2. 协同性:多元善治的价值追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具有关系协同的属性。与西方建立在个人主义基
础上的权力分立、国家与社会分离的制度逻辑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
理念导向的是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制度逻辑,因为要确保充分满足人民错综复杂的需求,
只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可以取得系统性效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面对日益复杂的治理
环境及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利益诉求,仅靠政府 “单打独斗”难以应对,需要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通过发挥基
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居民多方协作,方能形成推动基层善治的
强大合力。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城市基层治理都以多元协同为价值追求。
3. 具体性:精细化的目标指向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最后还要落实到满足具体的人民需求上。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回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历史进程,党和国家
〔 22〕
一直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人民的实际需要放在首位。我国的社区建设因单位制解体
后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福利问题而产生,社区管理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求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界定了社区治理精细化的目
标指向。可以说,精细化治理是实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治理的必由之路 ,社
〔 23〕
区善治基础上的 “人民城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需要。
(二)制度接榫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为支撑,而城市社区正是基层党组织锻造战斗
力、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是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上下协同的关键环节,更是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的实践创新场域。
1. 核心: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高质量的民主,根本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
〔 24〕
① “关联主义”的概念由刘建军提出,其含义为,基于中华文化基因的一种将小我与大我联结在一起的整体主义
的制度安排。参见刘建军:《社区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 47页。
0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