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7
不足。比如,在基层区域化党建中,已经广泛铺开并比较成熟的模式有 “党建 + 市场”
“党建 +社会 (组织)”“党建 +区域”等,但是缺乏 “党建 +平台”的模式。社区基金
会作为社区资源的 “蓄水池”以及多方协商平台,与基层党组织进行有效联动就可以更
好地实现社区资源整合与平台对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从而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
用。比如,J 工业区社区公益基金会指出,基金会在开展活动时会主动邀请社区党组织、
群团组织参与。久而久之,社区党支部以及妇联等群团组织也会主动寻求与社区基金会合
作,两者在 “党建”话语下协同开展社区活动,不仅更好地满足社区需求,也起到了良
好的政治宣传及社会动员作用,更好地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三)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
1. 议题引领创新动员机制
要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 “全”的优势,需要特定机制动员主体参与。既往
的动员以基层党政机关为主体,要么通过利益驱动,以 “送服务”等方式解决居民的
“个人困扰”( personal trouble),要么通过 “人情”“面子”进行情感动员。这两种动员方
式虽然有效但并非致力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最终会导致 “送完服务”“情感消退”之后参
与冷漠的问题。但是,基于 “公共议题”( public issue)的解决可以源源不断地激发居民
参与活力,因为公共议题既与每一个居民息息相关,又是大多数人面临的公共问题,并只
能通过集体行动解决。目前,社区基金会着力聚焦 “养老”“育儿”“文明养宠”“垃圾
分类”“特殊人群关爱”“街区景观重塑”等公共议题,引领各主体将关注点由个人利益
转向公共利益,激发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将动员机制由个人利益驱动转向公共利益驱动。
比如,浦东新区 Y 社区基金会的品牌项目 “少年志”通过宣传 “服务教育”理念、
聚焦青少年教育的公共议题,吸引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教育问题看似只是个别家庭
或者个别青少年的问题,但实际上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如果社区内存在大量 “街头少
年”,那么社区秩序得不到保障,对每一个业主来说,个人最直接的利益 (如房价)也会
受到损失。因此,“少年志”项目通过开展社区青少年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主动关注社
区与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项目还吸引了多元主体的主动参与:上
海市多所院校主动寻求与 Y 社区基金会达成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为 “少年志”
项目捐资捐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社区青年关注并参与到项目当中,媒体也竞相报道
“少年志”,实现了企业、社会、居民等多方的有效动员。
2. 多元资源形成快速回应机制
与科层制层层审批、逐级办理的运作方式不同,社区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多样,在项目
运作时较为灵活,不仅可以对居民需求进行快速响应,还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省了时间成
本。比如,徐汇区 L 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指出,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基金会将项目活动主题
向街道报备就可灵活支配资金,在开展项目活动时还能得到街道的大力支持。
与一般的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不同,社区基金会主要角色定位不仅是 “社区服务
者”,更是 “资源链接者”。在精准识别居民需求基础上,社区基金会通过寻找爱心企业
提供资金资助,帮助群众自治组织寻找专业的社会组织资源进行项目运作,同时帮助具备
条件的专业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中,用专业力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比如,浦东新区
Y 社区基金会在开展社区调研时发现社区内有不少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缺乏照顾及关
爱,但街道最初并没有将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因此,Y 社区基金会主动寻求爱心
企业的资助,联合发起 “传家宝生命记忆———关爱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项目,并通过项
5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