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6
综上所述,社区基金会培育各个治理主体基于公益价值的积极参与,将 “个体私利”
转变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共同体”理念,使捐助者与受助者都可以充分履行民主权利,
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体性及主体 “全”的优势。
2. 塑造共治理念,彰显民主协同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 “全”不仅体现为主体广泛,还体现为主体之间协同共治的关
系。但是,社区治理过程中基层党政机关往往身兼多重角色,不仅承担过重的治理风险,
还挤占其他主体参与的机会、资源与途径,导致其他主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内生动
力不足,而各行为主体基于个体利益呈现 “单打独斗”的治理状态。目前,上海市的社
区基金会多为街道注入注册基金或按比例予以支持,通过街道办的 “官方资助”撬动社
会资源,为更多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资源进入社区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比如,徐汇区 L
社区基金会由 L 街道办事处出资,并邀请辖区内 H 大学的 T 教授担任理事长,在 T 教授
的牵头下,基金会邀请了众多行业知名基金会及专家学者献计献策。随后,基金会还挖掘
出了辖区内更多教育资源 (如辖区内的小学和大学)、专业社会组织、医学院、福利院、
社区内商家或小型企业,搭建了其与社区工作者合作交流的平台,助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格局的形成。社区基金会也通过不同的社区项目运作,搭建了多方治理平台。
3. 以人民需求为中心,落实民主具体性
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与落脚
点。以往的社区治理过程中,由于居民委员会承担过重的 “行政职能”以及社区社会组
织对行政力量的依附,使得居民多元诉求无处表达,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精准的满足,无
法达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精细化治理的要求。社区基金会凭借其在地化以及专业化优势,
可以精准捕捉多元化、个性化的居民需求,并做到快速回应。比如,J 工业区社区公益基
金会在进行年度项目设计前需要开展为期半年的大调研,对社区需求、社区资源进行全盘
摸底。为了将服务覆盖到工业园区,基金会还与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接,开展了为期半年的
企业调研。除此之外,基金会还邀请专业社会组织进行陪伴式培育,为需求调研提供专业
指导。除了社区调研,社区基金会还会主动与区域化党建平台、“三会”平台进行对接,
采用开放空间技术等新的沟通技术来听取社区各方意见与建议,充分了解社区的真实需
求。
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社区基金会近年来已经普遍开启转型,在立足于传统的
“六助”等慈善救助事业的基础上,积极向资源媒介和协作载体的崭新角色靠拢 ,承担
〔 31〕
了更多的治理职能,彰显了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居民需求来落实全过程人民
民主要求。
(二)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多
种途径将党建工作嵌入社区基金会事务当中,社区基金会也积极寻求与基层党组织的合
作,实现 “党建 + 社区基金会”的双重嵌入,夯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领导核心。
一方面,上海市社区基金会需要在年检年报、等级评估等各个环节同步开展党的工作,
“党建工作”已成为社区基金会年检的重要指标。党建嵌入社区基金会的管理确保了社区
基金会的正确发展方向,促使其积极与基层党组织建立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另一方
面,基层党组织以 “给资源、给政策、给项目”等切实可行的举措推动社区基金会发展,
而社区基金会也积极响应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专业组织优势,弥补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
4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