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58
目制的形式选用专业社会组织为项目执行方。项目用参与式影像记录和口述史的方式,为
社区有需要的高龄长者家庭采集家庭的年代记忆和人生故事,为每个老人制作人生故事
书、拍摄生活短片,并刻成光碟赠送给老人的家庭,给逐渐失去记忆的高龄老人留下珍贵
回忆。社区基金会通过 “传家宝”项目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及其家庭送上温暖,
消除患病老人和家属的 “病耻感”,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活力,满足了这一特殊
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3. 内外治理完善协商机制
社区基金会不仅在理念上提倡主体协同,也在实践中践行并推动了民主协商的发展。
一方面,社区基金会就内部事务决策进行民主协商。从规范性层面上看,目前上海市
社区基金会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理事会—秘书处—监事会的完整治理结构,三个机
构权责分明,共同致力于基金会的发展。从实际操作上看,社区基金会中理事成员均基于
街道实际情况通过民主形式选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的理事基于自身
行业、职业以及个人经验,为社区基金会决策带来充分的信息,围绕社区基金会内部事务
及业务进行充分讨论,促进基金会做出科学、审慎的决策。
另一方面,社区基金会在社区治理中围绕社区重大公共议题,为基层党政机关、社区
社会组织、驻区企业单位、居民搭建协商民主平台,促使各主体通过理性思考、平等协
商、平和沟通,达成共识并形成决策。比如,浦东新区 L 社区基金会的江畔沙龙项目就是
根据社区代表大会委员提交的提案及社区调研成果筛选出公共议题,邀请社区居民代表、
居委会干部、驻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公众媒体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已经
就社区摊贩管理、公共空间管理、物业管理、社区医疗、社区营造和公共艺术等主题进行
研讨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治理难题。通过对公共议题的讨论,不仅增进了多元主体的沟通,
更是以协商方式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 “样本”与典范,推动了协商民主在日常治理中的
实践,对民众来说更是很好的 “民主实验”与民主教育。
4. “参与式项目制”推进责任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责任观念的引领与责任机制的建设 ,既需要培育公众主动
〔 32〕
参与到相关民主环节中的负责任的观念,也需要建设包括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以及运作、
监督的机制。社区基金会实施的项目化运作,提供了将治理主体纳入项目设计、项目运
作、项目监督过程之中的 “参与式项目制”运作机制,其既包括纵向自下而上的项目提
出机制,即以群众提出的需求为项目立项标准,还包括横向的内外联结机制,即通过项目
塑造有效的互动机制,让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到项目当中,从而提高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
性、主动性,形成负责任的理念。
目前,社区基金会的项目主要分为资助型及运作型,前者由基金会发包给专业社会组
织或社区企业运作,后者则是社区基金会自行运作。以浦东新区 Y 社区基金会的 2018 年
“ Y·一日捐”资助型项目运作为例。4 月,Y 社区基金会发布公告并在微信群、居委会、
捐赠人数据库、诚信数据库中招募大众评审。5 月,社区基金会召开项目说明会,邀请通
过资格审查和背景审查的社会组织参加,让社会组织了解基金会的项目需求及申请过程。
7 月,基金会邀请理事代表、专家学者进行第一轮书面评审,从所有项目中筛选出部分项
目进入答辩会。在书面评审之后,社区基金会举办大众评审说明会,对大众评审进行评审
议程、评审规则、审议方法的培训。为了引导居民做出公正、公平的决策,基金会还会对
居民进行项目重点的介绍,并详细解释每项评审指标的意义。7 月底,基金会举办大型现
6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