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15
言,中等收入人群文化层次人口多的社区,对应急有利。因为他们成员比较稳定,安全预
防和应急意识非常强;因为他们来源于社会底层,深知冷暖荣辱,因而没有富贵人群那种
倦怠的习气;因为他们还有向上的社会希望,所以也不如底层安全应急意识较弱和生活麻
木的状态。此外,现代社区智慧技能文化对社区应急的影响非常大,因而智慧文化结构成
为应急实践的 “重头戏”,也主要由中青年中等收入阶层来承担。
5. 社区生态结构及应急功能。从自然生态环境来讲,一个社区面临内外两种生态样
式。从与外部关系的生态来讲,就是社区所处的生态区位。顺风顺水的社区,遭遇自然灾
害侵蚀和肆虐的几率较低;即便灾难来袭,也容易抗灾救灾。这就涉及建筑环境学、生态
区位学,以及社会性的 “邻避效应”问题。从内部来讲,是指社区内部的房屋建筑、人
文景观、固有设备设施 (如消防通道或设施、体育设施与娱乐活动场所)等的设计安排
理念和区位安置是否科学合理、适度够用。这对于避免社区集体性受灾 (如水食中毒、病
毒感染)和应急救援的行动便捷性、有效利用度、人员疏散动员性等十分重要,不可小
觑。成功的案例如 2007 年厦门社区居民反对 PX 项目的 “邻避效应”;失败的案例如 2015
年 “ 8·12”天津港事故导致工业区与周边社区受损。
三、韧性社区应急能力体系建设主要路径分析
如果说,外在制度与内在结构因素对于社区应急韧性能力建设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
如何构建应急韧性能力体系则是一种主观努力。通过主观努力,因势利导将客观因素转化
为社区应急动力、构建韧性社区应急能力体系,一般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构建科学合理
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一是通过积极有效的社区营造强化其应急韧性能力。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韧性社区应急管理体系
韧性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但目前很多社区在这一方面并不完
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大同小异,同样涉及核心部分的 “一案三制”
(预案 +体制、法制、机制),只是内在构成有所不同 (具体如图 2)。
图 2 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及其应急管理机构、临时应急指挥部
1. 基于 “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结构。图 2 右边为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这一 “体
系”包括所谓预案和体制、机制、法制。应急预案一般包含下面的 “三制”内容,是社
区应急的总体性指导方案。应急管理体制包括:社区应急管理机构 (如图 2 左边)、临时
指挥部 (如图 2 左边)、专业团队、社区自救队伍;应急规章法制包括:国家应急法律、
1 · ·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