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10

党 政 研 究  2022 2









                     社区应急的制度 - 结构因素与韧性能力建设




                                                        颜  烨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以社区为本的应急方式日益成为社会共识,根本上是要建设具有
                  强大应急能力的韧性社区,但是影响社区应急方式及其功能效应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不外
                  乎两类 (制度—结构):社区外部的政体结构和制度文化因素;社区内部结构因素及其应急功
                  能的差异。有效应对突发灾难,关键在于通过积极有效的社区营造等方式,将客观因素转化为
                  应急动力,从而基于社会系统 (要素)、应急管理环节 (过程)理论等,构建科学合理的韧性
                  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体系,包括有效的应急运行机制建设。
                      〔关键词〕社区为本;韧性社区;应急能力;制度 -结构;要素 -过程;社会系统论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2)02 - 0108 - 10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视角:社区为本何以应急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栖身生活或工作的场所和安全港湾,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系
             统,也是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具体要素,即社会领域的社区,但它又链接政府与社会
             之间的关系。社区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多少年来,突发性重
             大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处置,都离不开社区的话题。
                  (一)社区为本作为一种应急方式
                  社区为本作为社会应急方法由来已久。最初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用在罪犯社区矫正
             (矫正社会工作)领域 ;后来在家庭照护、社区医院、社区扶贫等领域推广 ,针对的
                                     〔 1〕
                                                                                                〔 2〕
             都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到了七十年代,人们觉得传统的以政府为主的减灾应急方法效果
             不明显,因而那些常常遭遇热浪 (如孟加拉)、飓风 (如美国)等困扰的国家,开始借鉴

             推行 “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 Community - bas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CB
             DRM)方法 ,实施效果十分明显,从而形成国际经验得以推广。其基本原理和做法就
                          〔 3〕
             是:针对人类在灾害面前十分脆弱的特性 (社会脆弱性,social vulnerability),逐步构建


                 〔基金项目〕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新文科应急社会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研究”
                             ( 2021070027);河北省高校教改项目 “基于安全应急专业教育的宏观布局与微观改革研究”
                             ( 2018GJJG480)
                 〔作者简介〕颜烨,华北科技学院安全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北京  101601。
                  0 ·  ·
                 1  8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