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03
党 政 研 究 2022 2
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研究
庄 涛 赵玉强 王旺正 常纪文
〔摘要〕黄河流域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对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独特价值。
近年来,我国通过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专项督察、完善自然保护地体
系、实施乡村振兴等措施,流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但仍存在生物多样性主
流化程度有待提升、分段分区开发难以系统地保护全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历史遗留问
题需要系统性解决、流域各地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相对滞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科
学利用不足等问题。为提升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建议全方位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
化,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的收集,统筹开展流域各地生物多样性友好型开发利用,适度开
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922. 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8048 - ( 2022)02 -0101 -07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及其服务紧密相关,是人类社会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
根本保障。 大江大河既可作为区域生态屏障和大型生态廊道,其干支流水系又可衍生
〔 1〕〔 2〕〔 3〕
出多样化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由于不当或者过度开发利用,如不
科学的水利工程建设 〔 4〕〔 5〕 、栖息地破坏 、过度利用 〔 7〕〔 8〕 、生物入侵 及环境污染,一些
〔 9〕
〔 6〕
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遭到降低。
黄河流域作为世界主要的大江大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黄河
贯穿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形成的流域包含高寒草甸、戈壁荒漠、温带草原、
河湖湿地、城市农田、河口三角洲等典型生态系统。由于流经距离长,地质地貌差异大,
上、中、下游生态本底不一致,空间异质性高 。同时,黄河历史上经历多次改道 ,
〔 10〕
〔 11〕
与海河、淮河、长江等水系存在一定的物种交流,形成了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价
〔作者简介〕庄涛、赵玉强,济南市环境研究院 (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
山东 济南 250101;
王旺正,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10。
1 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