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00

一是倡导文明乡风。文明乡风自古以来就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衡量乡村振兴
             的重要标准,其不仅为乡愁文化提供了精神载体,也成为乡村善治的目标。近年来,大理
             积极倡导敬老尊贤、邻里和睦的优良乡风,加强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低保
             户、五保户等人群的优先保障,推进移风易俗行动,不断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也让乡愁情
             思愈加浓厚。例如,鸡足山镇寺前村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以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养
             老”为主题的敬老村创建工作,按照 “支部引领、小组为主、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
             方针,增强群众敬老意识,使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
             传统美德。此外,寺前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精简办客事,不仅只允许办红白两种客事,
             并规定办客事的规模和菜品的数量,严禁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和铺张浪费,净化了社会风
             气,树立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二是制定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由村民约定俗成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深厚的乡愁底
             蕴。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功能尽管有所弱化,但在解决村庄内部事务时仍然发
             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理依托传统乡村习惯,有意识地引导村民制定村规民
             约,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例如,龙门乡大坪坦村通过
             切实推进村规民约治村,通过向本村村民征集民意,修订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并召
             开本村户长会议,表决通过村规民约以及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制定理事会工作制度
             和监事会工作制度,将通过的村规民约 (完整版)文本印制并发放到每一户。此外,该
             村还让每一户签订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制作村规民约 (简版)、“红白榜”永
             久性展板,在村内进行公布,切实实现以村规民约治村,在乡愁情思中培养了村民的行为
             自觉。
                  三是吸纳现代乡贤。乡村治理的主体是人,尤其是具有一定权威和感召力的能人。能
             人权威在乡村享有特殊地位,受人敬重,往往扮演着村庄事务的仲裁者、调节者角色,对
             于化解村庄纠纷矛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乡贤是乡村能人的重要来源,他们传承着历久弥
             新的乡贤精神,不仅发挥着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也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与道德教化。
                                                                                                         〔 12〕
             近年来,大理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积极吸引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的
             善治和发展。例如,凤羽镇振兴村在已有的乡村权威的带动下不断培养新的乡村权威,通
             过乡村文化的感召,乡愁情思的牵引,将本村创业带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
             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吸收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提升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影响
             力和认可度。与此同时,该村注重培育 “新乡贤”,以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云大专家
             学者、医生教师、建筑师、技能人才等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
             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于乡村建设发展。

                 三、理论启示

                  “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路径,有效平衡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推进乡村经济发
             展的同时保留了乡村的生态原貌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凸显乡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之路。以
             “记得住乡愁”为核心理念,大理充分挖掘乡村振兴中的乡愁元素,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良
             性共生、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抓住了乡村振兴的 “灵魂”。大理的乡村振兴实践,破解了
             我国乡村振兴的路径难题,对于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作为资源的乡愁与乡愁文化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外部资源的注入,也需要内生动力的挖掘。作为留存于乡土社会中
             的文化基体,乡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一方面,乡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乡
             愁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
                  8 ·  ·
                 9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