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104

值的特殊性。例如,黄河源头区的三江源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寒湿地草甸
             分布区域,拥有很多特有野生动植物类群 ;黄河上中游的祁连山是重要的高寒物种库,
                                                         〔 12〕
             栖息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如雪豹 ;黄河流域的一些湿地,如扎陵湖、鄂陵湖、红碱
                                                  〔 13〕
             淖、乌梁素海、黄河三角洲等,是东亚 -澳大利亚和中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栖息地或者
             中转站 ;黄河全流域淡水鱼类中共有 27 个特有种和 24 个受危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于
                     〔 14〕
             上游水系中 ;黄河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全球典型的暖温带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不
                          〔 15〕
             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               〔 16〕〔 17〕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提升为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
                                                                         〔 18〕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
             和法规,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二、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 《生物多样性公约》。自此,我国进一步加大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在黄河流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保护政策持续发力。其一,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为履行 《生物多
             样性公约》及相关议定书的要求,原环境保护部于 2010 年发布了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战略与行动计划》( 2011 - 2030 年),明确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
             和优先行动。黄河流域九省 (区)在 “十二五”期间全部编制了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
             动计划或实施方案,这一举措被第五版 《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列为生物多样性战略和
             行动计划的 “次国家级规划进程范例” 。其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划定生态保
                                                      〔 19〕
             护红线,持续推进 “绿盾”等生态环保专项行动,加强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监管,严肃
             处置了秦岭北麓违建、祁连山非法开发等典型案例,大幅提升了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和保护水平。
                  (二)就地保护成果显著。一是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区域实现了保护规划的
             全面覆盖。《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在黄河流域划定了 6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先区域;《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修编版)》在黄河流域划定了 10 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山
             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 7 个试点位于黄河流域 。二是自然保护地的就地保护成
                                                                       〔 20〕
             效显著。截至 2020 年,黄河流域内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达到了 48 个,在流域内的面积
             为 7. 97 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 10. 6% 。2021 年 10 月,在昆明举办的 《生物多
                                                             〔 21〕
             样性公约》第 15 次缔约方大会 ( COP15)上,我国宣布正式建立三江源、大熊猫等五个
             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目前,各类自然保护地已
             基本覆盖了黄河流域内高等植物和陆栖脊椎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域,有效保护了天然或半天
             然陆地生态系统的建群种和关键种。
                  (三)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一,党的十九大以来,黄河流域九省
             (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特许经营、生态产品与产业链
             创建等方式,将一、二、三产融合,取得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 “双
             赢”。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意见》也要求进一步扩大协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技术和创新机
             制。其二,发掘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各民族掌握了大量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例如藏族传统医药、蒙古族驯鹰文化、回
             族的良种畜禽种质资源等。这些传统知识正在被不断发掘传承,有的进入遗产保护目录,
             与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和生态产业结合,为民族地区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活力。
                  0 ·  ·
                 1  2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