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党政研究》2022年第2期
P. 99

化与产业振兴的良性互动。
                  一是保护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通过长期发展,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蕴含着
             丰富的乡愁要素,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需要发展和保护传统产业。近年来,大理在实施
             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产业,将附着在传统产业中的乡愁元素
             保留下来。与此同时,大理将乡愁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资源融入到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
             催生出充满乡村创造力、乡土想象力、文化感染力和消费吸引力的 “乡愁产业”,使传统
             产业焕发生机。例如,龙门乡大坪坦村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近年来大力发展 “茶叶
              +”,以 “茶叶 +乡愁”赋予传统茶产业新的发展内涵,并且依托大坪坦村高原、生态优
             势,打造优质、高产、生态的 “万亩茶园”,从而实现推动传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由
             农业农村部主办的推介活动网络投票中,龙门乡大坪坦高原生态茶园高票入围 “中国美丽
             田园”,被誉为 “离天空最近的茶园”。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乡愁从本源上看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农业产业成为乡愁元素的重
             要载体,而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最
             直接和最现实的途径。近年来,大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布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
             极发展核桃、水果、乳牛、蔬菜等特色农业,形成了 “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基
             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基本格局,并通过机制创新将农业产业与乡愁文化有机融合,推
             动特色农业持续发展。例如,苍山西镇光明村是远近闻名的 “核桃之乡”,当地充分挖掘
             古核桃树的市场价值,通过土地入股、核桃入社、产品入网、院子入景和劳力入园的 “产
             业五入”模式推动核桃产业发展,采取 “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将 2500 多颗
             树龄超过 100 年的古核桃树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管护运营,并以高于市场参考价两倍的价格
             收购农户的核桃,到上海进行果实采摘权的扶贫义拍,并将 1320 株核桃树流转给漾濞光
             明云上村庄农业旅游公司,群众直接收益达 170 多万元,大大提高了核桃的产品附加值,
             依托核桃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突破 20 万元,达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 “双增收”,真正让
             核桃树变成了 “摇钱树”。
                  三是激活乡愁文旅。乡愁文旅产业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业模式,是依托乡愁情思,结
             合乡村内生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大理作为我国著名旅游名
                                                                             〔 11〕
             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十足。近年来,大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
             乡愁文化资源,通过激活乡愁文旅,充分发掘乡愁文化的经济价值,打造 “乡愁经济”
             的内生动力,实现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的双重驱动下,
             人们不仅形成了对 “乡愁文化”的自觉认同,也逐渐将 “记得住乡愁”内化于实际行动
             中。例如,喜洲镇周城村依托区位优越以及民风民俗浓郁、民族工艺品丰富的优势,以文
             化、旅游、生态为依托,把白族扎染艺术文化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形成
             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良好格局。目前,全村拥
             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 人,省、州、市级非遗传承人近十人,
             扎染经营户近百户,从业者近千人,并带动了周城村及周边村庄 6000 多人从事扎染相关
             产业工作,扎染旅游制品年销售收入 7000 多万元,80%以上产品销往日本、英国、美国、
             加拿大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在乡村善治中融入乡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将乡愁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治理过程,有助于提升乡
             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善治格局的形成。大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善于利用传统乡愁文化资
             源,通过倡导文明乡风、制定村规民约以及吸纳现代乡贤等途径,推动大理乡村的有效治
             理。
                                                                                                       7 ·  ·
                                                                                                      9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