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80

经济发展阐述为三个主要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建设得相对稳固的基础上,马克思谈到了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一定的方式进行一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一定是个人,
             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上层建筑就是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个
             过程、生活关系、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
             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
             识”。 马克思对人类的劳动活动所开启的视域即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讲是现实的人的劳动
                   〔 20〕
             活动,这种劳动活动要满足人的需求,需求的满足又会引起新的需求以及满足新的需求的
             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社会关系有了得以建构的可能,由此才创生了一个属于人的社
             会。在此基础上,马克思 1859 年出版的 《 <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进一步指出:“人
             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
             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
             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
             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
             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
             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
             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 21〕
                  这样,一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清晰画面就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领域中一切
             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等现象都能得到本质的说明,真正意义上的
             历史性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得到全面、深刻、科学的揭示,一切笼罩在历史领域的神秘主
             义、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迷雾都被科学理论驱散,唯一的历史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开
             启了人类认识自己历史的真理殿堂。
                  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切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
             析中国社会历史问题,开创了历史研究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已
             经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根本遵循。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上,
             研究者们也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扰和分歧。其中,一个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即怎样认识
             和处理 “史”与 “论”及其关系问题,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就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多元
             的理解和做法。所谓 “史”,就是 “史实”或 “史料”。所谓 “论”,就是 “结论”或
             “理论”。“史实”或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必须真实、完整和全面,离开了这
             个出发点,“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堕入历史唯心主义。与此同时,由于社
             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在时空的广大性,也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存在的偶然性和曲折性,历
             史研究必须用正确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历史理论为指导,否则,我们就会面对浩
             如烟海的 “史实”或 “史料”不能自拔,就会被一些个别的、偶然的和无关紧要的社会
             历史现象和事实迷惑困扰,离开社会历史的本真、本质和规律。因此,历史研究的正确路
             径和方法,是坚持 “论从史出”和 “以论带史”的有机统一,把 “(结)论从史出”作
             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把 “以 (理)论带史”作为基本方法和原则,坚持并实现 “史
             论结合”,离开了这个路径和方法,就会走向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道路。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
             性的经典文献。习近平在深刻分析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状况和历史
             使命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
                                                                                                       9 ·  ·
                                                                                                      7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