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75
道德乃至文明等等的最后的基础和最终目的,整个的人类历史,不过是 “观念”外化的
产物。所谓历史性,就是绝对理性。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性原则的批判和重建
在黑格尔之后,任何一场哲学的革命,如果其能称得上是哲学革命的话,这种哲学首
先要指向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将自身的哲学同黑格尔的哲学区别开来,摆脱黑格尔哲学
的阴影,除了在形式上进行改造之外,关键在于对其在内容上进行超越。
斯特劳斯、鲍威尔等一众人等的出场,他们的学说虽在某种程度上跳出黑格尔哲学,
但实际上任然拘泥于黑格尔哲学。这是由斯特劳斯的实体哲学立场和鲍威尔的自我哲学立
场的时代命运所决定的。斯特劳斯站在实体的立场上,保留了耶稣的存在。鲍威尔则比斯
特劳斯更加激进,他认为连耶稣这个人都没有,连耶稣本身都是基于自我意识的创造,经
由自我意识所虚拟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鲍威尔在基督教的批判立场上超越
了斯特劳斯,其自我意识的哲学立场在当时来讲其进步意义是超越了斯特劳斯的。它弘扬
了人们的意识与创造的力量,它直接服务于唤醒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革命意识。虽然这
种哲学本身在学理上它的观点像斯特劳斯一样都拘泥于黑格尔的一个极端,但就当时适应
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来讲,鲍威尔的哲学要更切近现实。
“恩格斯给予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历史和经济哲学极高的肯定和评价,他所
建构的历史观是对时代可以产生深刻影响的,是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直接的理论前
提。” 马克思非常重视黑格尔所著的 《精神现象学》,并将 《精神现象学》视作研究黑
〔 10〕
格尔哲学的必经之路。从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马克思对黑
格精神现象学的评价和分析,我们在这里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用了大量的笔墨对黑
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的世界观和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精神现象学》所建立
的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哲学体系,其间包含了很多黑格尔非常丰富的哲学思考,涵盖了逻辑
学、自然哲学以及其他的各种精神主义哲学,其表达的就是精神的成长史,是精神如何通
过一个漫长的路径最终认识到自身的过程。《逻辑学》、《自然哲学》和 《精神哲学》实际
上就是 《精神现象学》的展开,《逻辑学》讲的是理念在自身中认识自身,自然哲学讲的
是理念通过把自身对象化为自然界,在自然中认识自身,而作为与理念相对立的自然界也
不过是理念自身。由此,理念也就回到自身,而这个自身所代表的就是黑格尔所探讨的精
神。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精神走过了一段极其漫长的道路,最终又回到了精神自身,
在精神走向自身的同时,即是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形成,黑格尔哲学的封闭性也就体
现在从精神出发,最后又回到了精神。逻辑学是关于精神的哲学,这个精神,黑格尔将其
称为理念、绝对精神,精神把自己的外化、对象的内化显现出来,这种显现就是精神的外
在显现,这就是精神的自然界。《自然哲学》所描述的自然界就是理念、精神的对象化存
在,自然界也把自身作为与精神不同的一个存在,而抽象思维也把自然界作为与自身不同
的一个东西。但实际上,这个自然界就是抽象思维、理念、绝对精神自身的一种对象化的
存在。而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个在自己之外的、异化的、外化的自然界也就不存
在了。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然界就是我自身。这样就回到第三个阶段,即 《精神哲学》。
当理念意识到自然界不过就是它自身的时候,不过就是它自身的一种外在的存在的时候,
按照自然界的一个历史逻辑的演化程序,它必然要产生出人的精神,即主观精神。这种主
观精神也必然要上升到客观精神,也就是说整个自然界的本质就是精神,理念由此回复到
了自身。
由于对象的特殊性,马克思肯定历史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即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
4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