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81
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揭示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
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向,以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宏大视野,系统总结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 “九个必
须”,科学阐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规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典范,是运用论从
史出、以论带史和史论结合的典范,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我们深入研究
社会历史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
〔参考文献〕
〔 1〕〔 18〕〔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146 - 153,152.
〔 2〕〔 3〕〔德〕黑格尔. 历史哲学绪论 〔 M〕 . 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18,18.
〔 4〕〔 5〕〔 6〕黄其洪,贺庆国. 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三条基本原则 〔 J〕 . 太原大学学报,2011,( 3) .
〔 7〕〔 8〕〔 9〕〔德〕黑格尔. 历史哲学 〔 M〕 .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23,9,20.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
〔 11〕〔 19〕 〔 16〕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2,92,56 -
57.
〔 12〕〔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9,209.
〔 13〕黄鰓森.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 (上册)〔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00.
〔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89.
〔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
〔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9 - 590.
【责任编辑:郝儒杰】
0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