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42
地制宜、动态调整,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平衡的内部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注重制度
的优化和完善,着力避免因制度安排的局限性而造成基层社会治理困境。注重基层政权建
设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的协同性,既要扭转不断严重的行政化趋势,充分释放乡村社
会自主发展活力,又要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 给予基层政
〔 36〕
府 “放权赋能”“减压减负”,以破解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的制度困境,建立常态化的驻
村帮扶机制,建立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坚持 “自治”与 “技控”相结合,构建镇
村统筹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使群众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
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高质量发展情势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和民众期盼还
不相适应。今后需要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方
式,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积极探索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的有效实现方式。
镇村工作一体化这种以行政推动主导型的基层治理,在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综治
维稳、服务群众工作的作用成效还需进一步研究,镇村工作一体化机制对 “乡政村治”
治理体制产生了哪些实际影响,还有待充分展开论证。加强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同时保
持乡村内生权威的独立性,如何构建一种乡村内生发展的长效机制,还需要深入探索。总
之,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协同配套,处理好不同层级
关系,激励干部主动作为,充分激发乡村社会自主发展的动能和活力,从而不断提高基层
治理效能。
〔参考文献〕
〔 1〕张厚安. 乡政村治——— 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 〔 J〕 . 政策,1996,( 8) .
〔 2〕吴理财. 中国农村社会治理 40 年:从 “乡政村治”到 “村社协同”———湖北的表述 〔 J〕 . 华中师
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4) .
〔 3〕周飞舟. 从汲取型政权到 “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 〔 J〕 . 社会学研
究,2006,( 3) .
〔 4〕渠敬东.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 J〕 . 中国社会科学,2012,( 5) .
〔 5〕费孝通. 乡土中国 〔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75 - 293.
〔 6〕徐勇,黄辉祥. 目标责任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绩效———以河南 L 乡为个案 〔 J〕 . 学海,
2002,( 1) .
〔 7〕彭勃. 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 〔 M〕 .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51.
〔 8〕项继权. 中国乡村治理的层级及其变迁———兼论当前乡村体制的改革 〔 J〕 . 开放时代,2008,
( 3) .
〔 9〕徐勇. 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 〔 J〕 . 贵州社会科学,2007,( 11) .
〔 10〕刘金海,等. 理解中国农村:关键词的视角 (上) 〔 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01.
〔 11〕王晓毅. 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 〔 J〕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 3) .
〔 12〕王维,向德平. 从 “嵌入”到 “融入”: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研究 〔 J〕 . 南京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2020,( 1) .
〔 13〕杨晓婷,陆镜名,刘奕辰等. “资本下沉”赋能 “资源释放”:第一书记带动贫困村脱贫的行动逻
辑与高效机制 〔 J〕 . 中国农村观察,2020,( 6) .
〔 14〕何得桂,武雪雁. 积极政府视角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 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 4) .
1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