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46

“共享”实现途径的讨论集中在理论层面,对 “共享”的经验提炼、示范效应、推广价值
             研究不足,对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创新实践的系统性分析有待拓宽。基层社会治
             理成果可持续共享何以实现,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哪些约束条件或障碍性因素,需要通过实
             践加以验证,并在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扩散性经验,以便为国家顶层设计或
             社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样本。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改革区,近年来,成都
             市在推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实现可持续共享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其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政策创新扩散效应。因此,本文将从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实
             现可持续共享的本质内涵出发,在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基层社
             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的分析框架,勾勒出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的现实图景,并
             据此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性共享的实现机制和实现路径。

                 二、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的本质内涵

                  可持续共享的概念最早源于由平台企业主导的共享经济,主要从价值创造、制度运
             行、企业与社会认知以及组织管理模式等多层次 来实现物质价值的持续性共享,但从
                                                                 〔 11〕
             公共性、共治性和价值共享性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共享应该是公共利益、公共精神和公共
             价值的共享,而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共享 。在社会治理的场域中,共享的成果要覆盖到
                                                       〔 12〕
             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落在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中,其内容主要围绕着实现公平正义、改
             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展开。由此可见,社会治理成果的可持
             续共享与民生的持续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社会治理成果实现可持续共享,就要求在
             收入分配、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三大民生领域做到 “量力而行”,实现共享与可持续的协
             调。
                 〔 13〕
                  “发展”是 “可持续共享”的基础,只有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基层社
             会治理成果才能实现全民的共享,但如果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与承受能力来追求全民高水平
             共享,就会导致因拖累经济而无法实现可持续共享。与此同时,应从信息化、数据化、智
             慧化来理解人们的利益格局、公共利益、公共空间、社会空间、社会关系模式以及个人在
             “复杂社会”中的角色 ,通过技术赋能,保障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可持续共享。总而言
                                     〔 14〕
             之,基层社会治理成果的可持续共享是指在增进当前全民福利但不以牺牲未来福利为代价
             的前提下,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创造大量社会财富,在党建引领下,由政府主导,社
             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采取各种措施,并基于一定的技术支撑,使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合理
             分配到全民的一种共享模式。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共享发展理论,是对进入新世纪以
             来和谐社会理论、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理论和社会公平保障理论的理论升华 ,也是对共
                                                                                            〔 15〕
             享的内涵较为全面的解释。具体而言,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可持续共享的本质内涵体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共享是面向全民的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
             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共享;第二,可持续共享是全面覆盖的共享,共享发展就是要共享国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与建设成果;第三,可持续共享是共建共治
             基础上的共享,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打造公共治理平台,共同享受治理成果;第四,可
             持续共享是渐进实现的共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提升公共
             精神,构成共享的物质、精神基础。
                                                   〔 16〕
                  基于上述的内涵界定,可见,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
             量,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合作和互动,基于持续的共建和共治,建立一个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共享的组织框架 ,
                                                                                                        〔 17〕
             从而使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分配过程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在这个组织框架下能够最广泛地动
                                                                                                       5 ·  ·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