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党政研究》2021年第6期
P. 31

党 政 研 究  2021 6








                         制度创新视角下农村基层治理主体间的


                                              回应与互动机制




                                                  何得桂  公晓昱







                      〔摘要〕激发制度活力与激励干部是事关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制度
                  创新与干部下沉两个维度对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 “镇村工作一体化”实践机制展开分析,诠
                  释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新型驻村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政权与自治组织的良性互
                  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以全过程治理的制度安排将驻村任务和人员下沉到村、党组织关系转
                  接到村,避免干部驻村工作陷入精英利益俘获困境;通过驻村干部轮期、“坐班”制度调整,
                  克服运动式治理的弊端,实现驻村帮扶常态化;利用 “一把手”负责的高位权威吸纳体制内
                  资源向村庄下沉,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在基层干部力量下沉进程中,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决
                  策共商、落实同抓、责任共担的制度安排巧妙处理着国家政权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显著增强了
                  基层组织力量,但是乡村治理内生力量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地方政府创新基层治理应
                  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协同性,注重基层治理体系和机制的优化,充分激发乡村社会自主
                  发展的动能和活力,推动农村基层治理走向多元协同、全过程治理的高效能治理之路。
                      〔关键词〕制度创新;半乡政村治;驻村工作制;镇村工作一体化;全过程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8048 - ( 2021)05 - 0030 - 13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随着人民公社时
             期农村 “政社合一”模式的结束,乡镇政权是中央政府权力在农村的基础和末梢,在行
             政村层面设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乡政村治” 体制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
                                                                          〔 1〕
             基本模式。城镇化发展和农业农村改革推进,无论是 “乡政”还是 “村治”都面临新的
             治理困境。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也将农民从土地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乡村振兴中的基层 ‘动员 -参与’协同机制研究”( 21CZZ017);陕西省哲学社
                            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年度重点项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2021ZD0788)
                 〔作者简介〕何得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公晓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陕西  杨凌  712100。
                  0 ·  ·
                 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