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99

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由于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
                                                                  〔 59〕
             主义制度体系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因此要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会将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十三个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制度 (体系、体制)
             之首,并从六个方面作出具体的制度改革部署,必将全方位提升党运用制度治理风险与挑
             战的领导能力。制度领导力的提出,有助于更好阐释和理解党和国家应对风险挑战所采取
             的制度措施及其表现出的卓越领导能力。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从 “管理”迈向 “治理”、应
             对风险挑战等四个方面内在贯通、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对治国理政领导能力的新要求。
             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
             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也只有随着我国各方面制度的成熟定型,中国共产党才能形成
                                     〔 60〕
             比较成熟稳定的制度领导力。从某种意义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致力于建章立制、完善长效机制,即是为了加快提升党的制度
             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制度领导力的提升永远在路上。

                 四、制度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历史地看,制度领导力是继道德领导力、权力领导力之后领导力形态的又一次重大形
             塑,成为时代进步和政治发展在领导力领域结出的文明之果。提升制度领导力需要从制度
             环境、制度组织、制度精神、制度能力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从制度环境来说,坚持 “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积极主动消除影响国家和社会稳
             定的各种潜在问题和隐患,做到见微知著,治理关口前移,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
             旦出现危及社会安定的突发性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予以妥处。加强法制建设,完善
             法律体系,深入推进依法治国,厉行法治,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司法腐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
             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各领域各层次制度体系建设,大至国家治理体制小到单位规章制
             度均应不断健全与完善,使一切公务活动和职业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然,国家和
             社会稳定不是静态、僵死的状态,而是动态、充满活力的稳定,要跳出简单 “维稳”的
             思维,既要从治理的视角看待维护稳定的方式,又要从发展和改革的视阈审视维护稳定的
             根本路径,为提升制度领导力创设可持续的环境。
                  从制度组织来说,在不同领导集体内部牢固确立按制度办事的组织文化,构建团结和
             谐的良性组织生态。不仅同一层级领导集体内部,而且上级和下级、中央和地方、政府与
             社会之间具有畅通、规范的制度化互动渠道和方式,以确保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
             能量与信息不间断的传递与交换。通过制度规范和组织惯例实现对组织自身的有效整合,
             既维护领导主体的权威和集中,又保障组织成员的权利和自由,以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
             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组织成员的新
             旧代谢、有序流动、议事协调、决策执行等均形成制度化运行的习俗惯例。不断提升组织
             的制度化程度,遵循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的程序
             和纪律,夯实制度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提升制度领导力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从制度精神来讲,使领导主体理解和掌握制度和制度运行的有关知识,确立制度理
             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强化制度意识。坚定树立制度第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
             念,形成制度自觉。应当认识到,以牺牲制度权威和公信力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短期收益,
             会危及和损伤制度精神,其结果必然得不偿失。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以及如何践行制度规
             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全社会制度信心的培育和养成,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因而应

                  8 ·  ·
                 9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