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党政研究》2021年第5期
P. 98
“管理”走向 “治理”意味着制度结构的巨大变迁,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内容等必
然要处于新制度的规范和调整之下并由其反映和规定。中国共产党从革命中诞生、壮大并
曾经在一定时期内习惯于动员管控、单向管理,这势必对其新形势下的领导能力带来全新
挑战,因此 “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
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显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
〔 49〕
国家的能力即是党的制度领导力。从世界范围来看,尤其是西方政党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出现了政党国家化、工具化的严重危机,政党制度出现衰弱趋势,“政党制度的危机意味
着政党必须现代化,包括组织、纲领、意识形态等全面现代化,领导现代化的政党更要完
成自身的现代化” 。政党自身现代化的一个内在要求就是领导能力的现代化,而 “制度
〔 50〕
领导力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领导力” ,适应国家治理日益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要更
〔 51〕
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
平” 。因此由管理走向治理并最终实现治理现代化必然需要 “制度领导力”。从长远看,
〔 52〕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党的制度
领导力发挥的战略性空间。就实质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个总命题,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体现了制度建构的两个核心内容,即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 。针对当前制度执
〔 53〕
行和治理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
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
要依据” 。这凸显了制度领导力在由 “管理”迈向 “治理”的时代变迁中的迫切性与
〔 54〕
重要性,直观反映了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新要求。
(四)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性选择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加,改革发展稳
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和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就外
部而言,一方面,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沦为笑柄,一些人不得不承认 “现在我们知道
了,先前的预测不仅被证明是错的,而且与事实恰好相反”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
〔 55〕
的西方国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治理赤字,暴露出深刻的制度弊端,这些国家中不乏明智之
士的反思,“我们作为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不仅是客观问题,比如经济操控、腐败的
竞选财政制度、破败的刑事司法体系、气候变化的极大威胁,更严重的危机是我们的想象
力受到局限,我们成为强大机构的受害者,这些机构涉及经济、政治、媒体,每天都以百
万种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变革难以想象并且不可能,告诉我们必须思考小事,不能
异想天开,告诉我们必须对现状感到满意,别无他法”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 56〕
体并继续表现出蓬勃活力,西方社会却发展乏力、治理不善的反差下,西方中心主义和文
化优越论可能在困顿的现实中寻求 “逆向突围”,即联合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实施
疯狂打压,妄图阻断中国现代化进程。可以想见,中国越发展所遭受的外部施压也会越
大。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
击” 。就内部而言,新时代的改革已然进入了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
〔 57〕
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的难度和风险
〔 58〕
不断加大,特别要警惕和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发生。习近平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
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
7 · ·
9